北宋道士。字太初,號碧虛子。建昌南城(今屬江西)人。少有方外志。北宋慶曆二年(1042),師事高郵天慶觀道士韓知止,次年試經,度為道士。年十八,從天臺道士張無夢學,得老莊微旨。爾後,隱逸江淮。禮部侍郎王琪薦之於翰林承旨王岐(一說為王珪,岐令其講經,公卿大夫無不欲爭識者。醴泉觀提總奏充本觀修撰,遇邳王謁真君祠,召問道傢事,以其該通,奏賜紫衣。神宗聞其名,詔即其地設普天大醮,命撰青詞以進;召對天章閣,賜號“真靖”。熙寧五年(1072),進所註《道德經》,禦批““剖玄析微,貫穿百氏,厥旨詳備,誠可取也”。遂命為右街都監同簽書教門公事,累遷右街副道錄。所居以道、儒、醫書各為齋館,所藏內外書數千卷,皆素所校正。四方學者從其遊,則隨所類齋館相與校讎。後乞歸廬山,詔賜白金三十鎰為助。行李百擔皆經史。臨別,王安石問其乞歸之意,答以“本野人,而今為官,身有吏責,觸事遇嫌猜,不若歸廬山為佳”。時在京道官皆以京城內外宮觀主焚修勤績者充任,景元上奏:“凡闕員,乞試《道德》、《南華》、《靈寶度人》三經十道義。”神宗準其奏,從此道傢之學,為之翕然一變。卒後,有碣銘獎論其學,並稱兼有唐司馬承禎、吳筠、杜光庭諸傢之長。

  著作甚多。《正統道藏》載有《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10卷,《南華真經章句音義》14卷,《南華真經章句餘事》1卷,《上清大洞真經玉訣音義》1卷,《西升經集註》6卷,《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集註》4卷,《沖虛至德真經釋文》2卷等。其中有關老莊的著作,今人蒙文通曾加以校勘整理。並著《陳景元〈老子〉〈莊子〉註校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