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佈依族固有的宗教。該族約212萬人(1982),主要分佈在貴州南部和西南部地區,有少數分佈在雲南。佛教和道教傳入較早。鴉片戰爭以後,天主教開始傳入,19世紀80年代中法戰爭後,又得到進一步的傳播。但本民族固有的宗教信仰,仍相當流行。

  佈依族擅長種植水稻,人稱水稻民族。農業祭祀特別盛行。主要的每年有4次:①農曆三月初三祭樹神或山神。用豬頭、五穀和花紙等祭求山神保祐全村人畜平安。寨中除老年外全部上山,名為“躲山”。祭畢,,“榔頭”(村寨頭人,或稱寨老)宣佈狩獵規約及備耕事宜,成年男子便可上山狩獵。該日禁止外人進寨,違者,必須對日後村寨發生的一切災禍負責。有些地區則在該日殺狗互相宴請,青年男女進行社交活動。②六月初六祭社神或土地神。敬拜石刻的男女神像,或由入寨資格最老的長者扮神。殺豬殺雞供祭,祈求五谷豐登,人畜興旺。參加祭祀者忌穿白衣或花衣(認為白與花象征虎豹);奉獻祭品時不能說話。祭畢,分食祭品。有的地區在六月間的牛日或虎日,請鬼師念“咒經”,祭掃田壩。各傢均用彩色紙剪成三角旗或紙馬、紙船,插於田間,禳災祈福,預祝五谷豐收。鎮寧六馬地區,不論大人小孩六月初六都要帶一隻熟雞到河邊或箐溝邊去,吃後再洗澡;青年男女進行社交活動。③九月初九慶祝豐收或“掃寨”。用豬、牛獻祭,掃除妖魔,祭期為三天。祭時,在村寨路口用兩把木刀和一些冥紙等作標志,禁止外人入寨,三天祭掃期內,本寨也不許持水、火及其他物品外出。因事外出者,須過瞭三天祭期才能回寨。④臘月初八祭祀土地神。用公雞或豬頭獻祭,祈求土地保祐。

山神廟

  祖先崇拜也備受重視。每傢堂屋都有神龕,供奉祖先靈位。這被認為最神聖之處,不許外人觸動,也不準置放雜物。靈位前置桌一張,專供節日祭祖之用。佈依人認為,人死後,靈魂雖離開肉體轉到陰間,但仍同生前一樣生活,並能保祐子孫後代。每年除夕接祖靈返傢享祭。祭品按不同習慣,或糯米粑粑,或肉或魚,或湯或茶不一。送祖儀式大多在春節三天內舉行。此外,除部分接近漢族地區,尚有清明掃墓和七月半祭祖的習慣外,一般不再祭祖。

  因為相信祖靈能保祐子孫,故重視喪葬禮儀。一旦老人去世,喪傢要立即去舅父和親友傢報喪,同寨同族多來協助為死者梳洗換裝,籌辦喪事。舉喪之日,親友都要帶紙錢、紙幡以及米和豬羊肉等前來吊唁,謂之“祀信”。喪傢置辦酒席,款待吊唁賓客。一般須請巫師或道士念經2~3天。出殯時由其子或近親在棺材之前“引路”。下葬後,由其子首先鏟土掩埋,隨後參加送葬的諸親友輪流鏟土壘墳。墳堆成形後,上撐傘一把,再立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