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西元前29世紀至西元4世紀間的埃及古代宗教。為具備最早文獻記錄的古代宗教之一。約西元前24世紀的金字塔文和約西元前8世紀的夏巴卡石碑,反映瞭當時的宗教學說和崇拜儀式。近代的考古發掘,有瞭更多的發現。為具有單一主神教傾向的多神教。按形式可分為國傢宗教、民間宗教和秘傳宗教。源於動物崇拜和自然崇拜。史前期已有動物神:阿匹斯牛神、彌乃維斯牛神;宇宙神:太陽神瑞、蒼天女神努特以及抽象神濕氣女神特夫內特等。成文歷史時期,諸神已擬人化,許多神為人身獸首,如蒼天女神哈托托爾有公牛角,何露斯為鷹頭;也有為完全人形的,如創世神或技藝神卜塔和原為水神的俄賽裡斯。各省有保護神,最高的國傢神是太陽神瑞,被認為掌管人生前的一切。人們常將其與各王朝的守護神或霸主城市的地方神相混,如最初同鷹神哈拉克特相混為哈拉克特-瑞,在日城時代(公元前25世紀)同阿圖姆結合為阿圖姆-瑞,中王國時期(約公元前2000~前1700)又和底比斯的阿慕恩混同為阿慕恩-瑞。第十八王朝時,趨向於單一主神教。國王阿肯納頓在位時(公元前1379~前1362),為瞭反對國傢宗教和阿慕恩-瑞的等級權威,發動改革,以阿頓取代阿慕恩-瑞,創立瞭一神教。但他死後又恢復瞭多神崇拜。埃及宗教諸神被認為具有靜謐、和平的特性,因之崇拜也不狂熱。由於沒有規范的宗教經典,各種傳統可以任意變動,諸神的地位隨王朝的更替而變化。

  埃及宗教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滅,繼續附於其屍體,因而在墓中置放隨葬物品,進行“供養”,並給死者塗上香料,制成木乃伊,以防腐壞。古埃及人特別關心死後之事,尤其崇拜掌管死人命運之神俄賽裡斯。傳說他曾被其兄塞特殺害,其妻伊希斯將他被肢解的身體修復,使之復活,升為陰府之王。以後在埃及帝王的葬禮中,皆舉行模擬俄賽裡斯死而復活的儀式,以求永生。俄賽裡斯也是死者靈魂的審判者。人們通常在死者的墓中放一本“死者之書”,以備受審時為自己表白。據說其中的咒語是幫助死者安抵彼岸世界的秘訣。審判時,何露斯和安努畢斯用天平稱死者的心臟,透特則記錄稱量的結果。

  埃及宗教具有較完備的組織形式,有專職祭司和眾多規模宏大的廟宇。各大廟宇的祭司各自創立宇宙起源學說,並將自己崇拜的神置於其他諸神之上。崇拜的主要內容是供奉諸神以食物、衣服以及沐浴等。大廟中的正式崇拜由國王和祭司主持,國王加冕要舉行盛大的宗教儀式。國傢宗教同王權密切相關,從第四王朝起,國王被視為瑞或俄賽裡斯的兒子,即與諸神並列,直到托勒密王朝時,國王仍為國傢宗教的首領。希臘-羅馬時期,埃及宗教以秘傳形式傳到其他國傢,俄賽裡斯和伊希斯成為羅馬人崇拜的神,希臘人亦將埃及諸神與他神相混合。4世紀末基督教成為國教後,埃及宗教逐漸為基督教所取代,但其宗教傳統和觀念仍對基督教有一定影響。

阿佈辛貝爾神殿(公元前13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