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伊斯蘭教聖訓集錄傢、聖訓學奠基人。因其出生於中亞佈哈拉,故人稱“佈哈裏”(佈哈拉人)。10歲開始投師求學,熟讀聖訓,學習教法。18歲設帳講學。後為進一步採錄、研究聖訓,在廣闊的哈裏發國傢領土內長途跋涉,尋訪聖訓傳述傢、收藏傢和背記人,全面搜集聖訓正文和傳述系統,探討聖訓學上的疑難問題。他對傳述人的要求嚴格,凡是他接觸過的傳述人,都要對他們進行認真的研究分析,弄清他們的思想主張、政治傾向、道德修養和經歷,以便分別等級,考慮其可否信賴。他在輯錄和考證聖訓訓時,始終遵遁如下原則:①傳述人必須是公正可靠的;②傳述線索必須前後連貫而無中斷和遺漏傳述人的現象,並且還要上溯到一位著名的聖門弟子;③傳述人和受傳人必須是同時代的人,而且內容要口耳相傳;④傳述系統中傳述人應不少於4人。據穆斯林學者考證,他曾訪問過1080個長老,聽取並記錄瞭60萬條聖訓素材,用16年時間進行綜合分析和研究,然後經過篩選,把穆罕默德的言行與其門弟子的言行和再傳弟子的教法判例加以區別,列出7397條他認為真實可靠的聖訓,再經過認真“評論”和比較,依照“信仰”、“禮拜”、“朝覲”、“齋戒”和“聖戰”等題材和教法門類,編為《佈哈裡聖訓實錄》。書成,蜚聲學界,隨之成為各傢各派進行學術研究、演繹教法的重要依據和講學教材。

  重要著述除《佈哈裡聖訓實錄》外,還有《聖門弟子和再傳弟子的教法判例》、《人的行為被造問題》、《孝順父母》、《大史》和《小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