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格魯派在甘肅、青海一帶最大的寺院。全名袞本絳巴林,意為十萬金身慈氏洲,簡譯億佛寺。位於青海湟中縣宗喀巴出生地魯沙爾鎮。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當地僧人仁欽尊追嘉措為紀念宗喀巴,在此建一小寺。萬曆五年(1577)他又建一彌勒佛殿,使寺院略具規模。萬曆十一年,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去內蒙古土默特部時途經此寺,又囑託該寺住持尊追堅贊桑佈擴建,逐步發展成今日規模。

  全寺建築融合藏漢兩族藝術風格。以紀念宗喀巴的菩提塔和菩菩提塔殿為中心,組成一龐大的建築群。菩提塔高10米,菩提塔殿是覆蓋菩提塔的殿宇,因屋頂蓋有鎏金銅瓦,俗稱大金瓦殿。彌勒佛殿有彌勒佛塑像一尊,其他佛像十二尊。小昭殿建於萬歷三十二年,因其中釋迦牟尼塑像與小昭寺供奉的釋迦牟尼佛像十分相似,故稱小昭殿。依怙殿建於萬歷二十二年,內有六臂依怙、大威德金剛、勝樂金剛等密乘雙身塑像,後又供宗喀巴銅像於殿內。遍智文殊殿建於萬歷二十年,雍正十二年(1734)擴建為九開間,俗稱“九間殿”。正中三間奉文殊、觀音、大勢至三菩薩像;右三間奉宗喀巴像,兩旁為六論師像;左三間奉獅吼佛像,兩旁為尊勝佛、妙音菩薩、白傘佛母等。護法神殿建於清康熙三十一年(1192),殿頂覆蓋鎏金銅瓦,俗稱小金瓦殿。殿內供奉“五勇猛明王”護法神。八如來塔建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並排八座。塔形上圓下方,頂有相輪,為印度窣堵波的縮影,是象征釋迦佛八相成道的紀念塔。大經堂初建於萬歷三十四年,後經幾次擴建。二層藏式平頂建築,面寬十三間,進深十一間,為全寺最高權力機構所在。

  寺內有四大札倉(經學院),即顯宗學院、密宗學院、時輪學院和醫學院。全寺每年農歷正月、四月、六月、九月間舉行四大法會。正月十五的大法會,以酥油花、壁畫、堆繡等藝術品,表現宗教傳說及神話故事,為該寺“三絕”,受到藏、蒙、土、漢各族佛教徒和群眾的贊譽。(見彩圖)

塔爾寺(青海湟中)

八如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