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伊斯蘭教清真寺。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後最早興建的清真寺之一。位於廣州市越秀區。因寺南有光塔,故又名光塔寺,亦曾稱番寺或禮拜堂。相傳為唐初到中國的阿拉伯傳教師賽爾德·宛葛斯所建,以懷念穆罕默德聖人之意而取此名。寺內有禮拜殿、望月樓、水房、客廳、東西長廊等。寺的西南角有高達36.3米的磚塔,清代以前稱為番塔。塔中為實心柱,有梯道可供登臨。塔表圓形灰飾,望之如光潔之銀筆,故稱光塔。塔頂原置有金雞一具(毀於明代),隨風旋轉,以測風向;塔頂燈光,可為海船導航。此寺對對研究中國海外交通史、建築史、伊斯蘭教史,以及中國與伊斯蘭國傢人民貿易往來、文化交流等都具有重要意義。該寺現尚存署有“唐貞觀元年歲次丁亥鼎建”的匾額一方,但中國史學界多認為年代不盡可信。有關寺的記載,最早見於9世紀中葉阿拉伯旅行傢蘇萊曼《東遊記》,該書記述瞭中國在廣州設蕃坊,派蕃長管理番商的宗教事務等。南宋方信孺《南海百詠》亦稱:“蕃塔始於唐時,曰懷聖塔,……下有禮拜堂。”元至正十年 (1350)、明成化三年(1467)、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民國二十四年(1935)該寺皆經重修。1957和1972年又進行過兩次規模較大的修繕。

懷聖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