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唐代著名道士、醫學傢、藥學傢。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通百傢之說,崇尚老莊,兼通佛典。18歲立志究醫。隋亡,隱於終南山,與名僧道宣相友善。唐武德年間,以修煉、行醫聞名。太宗召詣京師,以其“有道”,授予爵位,不受。再入峨峨眉煉“太一神精丹”。顯慶四年(659)拜為諫議大夫,仍不就。咸亨四年(673)高宗患疾,令其隨禦。上元元年(674)辭疾請歸。死後遺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北宋崇寧二年(1103)追封妙應真人。

  據傳孫思邈擅長陰陽、推步,妙解數術。終身不仕,隱於山林。親自采藥、制藥,為人治病;搜集民間驗方、秘方,總結臨床經驗和唐以前醫學理論,在醫學,藥物學上有較大貢獻。後世尊為“藥王”。其醫學思想和醫療實踐,繼承並發揚中國古代醫學的優良傳統。堅持辨證施治,認為人若善於攝生,當可免於病。隻要“良醫導之以藥石,救之以針劑”;“形體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他重視醫德,不論貧富妍蚩,一視同仁;重視婦幼保健,著《婦人方》3卷,《少小嬰孺方》2卷,置於其主要醫學著作《千金要方》之首。他將道教內修理論和醫學、衛生學相結合,把養生學也作為醫療內容。認為人到暮年,體態特征和生理、病理都有變化。欲求長壽,須註意飲食起居等養生之道。他十分強調老人應從事諸如調氣、按摩、導引、行氣以及散步等適合年齡特點的活動,從而豐富道教內修的內容與方法,並對煉丹、服食以求長生成仙的道教方術作瞭探索。認為服食金丹而長生成仙是“神道懸邈,雲跡疏絕,徒望青天,莫知升舉”。他把煉丹作為制藥的手段,其目的在於“救疾濟危”。他煉制的“太一神精丹”,主治“客忤霍亂,腹痛脹滿,屍疰惡風,癲狂鬼語,蠱毒妖魅,溫瘧”。

  其著作約30餘種,然多亡佚。現存醫著《千金要方》等。此外,《攝養論》、《太清丹經要訣》、《枕中方》等數種,尚有部分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