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階級的政治統治。即在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運用其掌握的國傢權力,對社會實行控制和管理。

  “專政”原意即無限的權力,是拉丁文 dictature的意譯,音譯為“狄克推多”,原為古羅馬最高執政官的稱謂。古羅馬共和國實行貴族共和制,由選舉產生的、享有同等權力的、任期1年的2名執政官擔任最高首腦。在國傢處於危難緊急狀態時,則從2名執政官中選出1人,為特殊負責長官,賦予其全權處理國傢的一切事務。這個特殊負責長官就被稱為狄克推推多,或曰獨裁官。因而,專政與獨裁出於同一詞源。隨著羅馬共和國的衰落,狄克推多為其他稱謂的官職所取代。但這一名稱卻延續下來,用以特指擁有至高無上絕對權力的統治者和統治方式。

  在西方,專政通常與獨裁、專制混用,指高度集權的個人統治或黨派統治,認為專政的統治形態與民主政治,與分權體制是互相對立的。

  馬克思主義用階級的觀點分析瞭國傢的統治與被統治關系,認為國傢的實質就是一定階級的專政。國傢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機器,是維護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的統治的機器。任何國傢都是一定階級對其他階級的專政。國傢以軍隊、警察、監獄、法庭等作為主要專政工具,以維護既定的統治關系。同時,它又以一定的政治原則和政權組織設施,組織行政的、經濟的、文化的等等社會管理機構,實現其社會管理職能。專政的含義並不等同於獨裁或專制。從本質上看,歷史上出現過兩種根本不同性質的專政:一種是少數剝削者對絕大多數人的專政,如奴隸制國傢是奴隸主階級對奴隸階級的專政,封建制國傢是封建地主階級對農民階級的專政,資本主義國傢雖然創制瞭一系列較為完備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但其本質仍然是少數資產者對廣大勞動者的專政。另一種是絕大多數人對少數人的專政,即社會主義國傢無產階級(通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政治統治,即無產階級專政。它是廣大人民群眾當傢作主的政權,是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之間的過渡時期的政治統治形態,是人類歷史上最進步的也是最後的一種專政。它的目的是消滅一切階級,為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創造條件。它並不排斥民主,而是建立在保障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勞動人民的民主權利、比資本主義民主更廣泛更切實的社會主義民主基礎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