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農工黨。主要由醫藥衛生和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界的中、高級知識份子組成、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黨,是與執政黨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一個參政黨。

  農工黨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1927年5月,國民黨左派領導人鄧演達鑒於武漢國民黨中央要背叛革命,為瞭貫徹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醞釀組織新的政黨。1930年8月9日,鄧演達在上海主持召開瞭第一次全國幹部會議,正式成立中國國民黨黨臨時行動委員會,通過瞭政治綱領《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政治主張》,選舉瞭中央幹部會,由鄧演達任總幹事,在華東、華北、華南一些省市開展組織活動和政治活動,準備武裝奪取政權。1931年11月底鄧演達被蔣介石殺害。為適應“九·一八”以後國內革命形勢的發展,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提出瞭“倒蔣抗日”的行動綱領,先後參加瞭“一·二八”淞滬抗戰,察綏民眾抗日同盟軍抗戰和福建人民政府。1935年中國共產黨發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首先響應,於同年11月10日在香港九龍召開第二次全國幹部會議,改黨名為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以反蔣聯共抗日為總方針,通過瞭《臨時行動綱領》,主張團結全國,對日作戰,土地革命,實行民主。會後同中國共產黨密切合作,為推動抗日而努力。1941年3月,參與發起組織中國民主政團同盟,與盟內的愛國民主力量一起,堅持爭取民主憲政、團結抗日的鬥爭。抗日戰爭勝利後,積極參加瞭爭取和平民主、反對內戰獨裁的愛國民主運動,堅決反對並拒絕參加國民黨包辦的“國民大會”。1947年2月3日,在上海召開瞭第四次全國幹部會議,易黨名為現名。會後配合解放戰爭,積極參加愛國民主運動和開展軍事活動。1948年5月響應中共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五一”號召。1949年1月,農工黨領導人和其他黨派領導人、無黨派民主人士,聯名發表瞭《我們對時局的意見》,宣佈願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將革命進行到底。隨後參加瞭籌備新政協的工作。同年9月,農工黨代表出席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與制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作出瞭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農工黨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行動綱領。此後,農工黨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中的一個民主黨派和愛國統一戰線成員,參加國傢政權,積極參加國傢事務管理、政治協商和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各項活動運動,推動成員參加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並結合實踐進行學習和自我教育。1958年11月,農工黨改全國幹部會議為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瞭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破壞,農工黨被迫停止活動。

  1978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工黨恢復瞭活動。1979年10月和1983年11月,農工黨分別召開瞭第八、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上來。從此,農工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致力於發展和完善業已確立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方針指引下,同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互相監督,繼續參加國傢政權,參與國傢大政方針和國傢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傢事務的管理以及國傢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同時,對國傢的經濟、文化建設,對醫藥衛生事業的改革和振興提出意見和建議;協助中共和政府貫徹落實知識分子等方面的政策;為統一祖國開展各項活動;面向社會,積極開展醫療、科技咨詢服務,舉辦業餘教育,組織智力支邊,開展同臺胞、僑胞和港澳同胞的聯誼活動等等,發揮瞭在國傢政治生活和經濟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1988年11月,農工黨在北京召開瞭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提出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活動準則,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兩面旗幟,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為指導,努力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為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而奮鬥。

  農工黨的最高領導機關是全國代表大會和由它產生的中央委員會。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舉行1次,必要時可提前,無特殊情況不得延期。中央委員會選舉產生中央常務委員會,並設執行局處理中央日常工作。中央委員會下設組織部、宣傳部、咨詢服務工作部和婦女工作委員會、醫藥衛生工作委員會、科技文教工作委員會等工作部門。在1987年6月設立中央咨監委員會,在中央委員會領導下起顧問、咨詢和監督作用,任期和同屆中央委員會相同。地方組織的領導機關是地方各級成員大會或代表大會及由它產生的委員會。基層組織是支部。到1990年底,農工黨在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瞭地方組織;有成員近4.7萬人;農工黨黨員當選為全國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有1139人;擔任全國和地方各級政治協商會議委員會委員的有4138人。

  農工黨歷任領導人及在職時間為:中央幹部會總幹事鄧演達(1930年8月~1931年11月),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黃琪翔(1931年11月~1947年2月),中央委員會主席章伯鈞(1947年2月~1958年12月)、季方(1958年12月~1987年1月)、周谷城(1987年1月~1988年11月)。第十屆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周谷城,主席盧嘉錫(1988年11月~  )。中央咨監委員會主席第一任盧嘉錫(1987年6月~1988年11月),第二任沈其震(1988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