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理論、Y理論的對稱。現代管理科學中,以人為主、結合工作定向的行為學派的一種假設。由美籍日裔學者威廉·大內於1981年在《Z理論》一書中提出。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的管理經驗在美國倍受推崇,大內把日本企業和美國舊式企業進行瞭比較研究。認為日本企業管理的特點是:實行終身雇傭制、緩慢的評價和晉升、非專門的經歷、含蓄的控制、集體決策、集體負責、全面關切。美國舊式企業管理的特點是:實行非終身短期雇傭制、快速的晉升升、專門的經歷、清晰的控制、個人決策、個人負責、部分關切。大內認為日本管理模式是基於 Y理論的,而美國多數企業的管理模式仍保留 X理論。但大內對美國一些成功的大公司、大企業進行調查後發現這些企業既不按X理論也不按Y理論進行管理,而是根據美國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把日本管理模式運用於美國企業。大內把兼具美、日企業管理特點的管理方式稱為 Z理論。該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對組織成員實行長期雇傭;在決策上要求他們與管理人員保持意見一致;實行個人負責制;對組織成員實行緩慢的評定和晉升;對他們的行為進行一般的非正規控制;實行小范圍、小幅度的工作輪換制;實行管理人員對組織成員的全面關心。

  Z 理論的特點是對組織成員采取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方法,但又不一味屈從人情;給他們以長期雇傭的保障,但又不提供終身雇傭。在一定意義上說,Z理論是X理論和Y理論的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