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在野內閣或預備內閣。實行內閣制國傢的主要議會反對黨按照內閣的組織形式組成的準備上臺執政的班子。1907年英國保守黨領袖A.張伯倫首次在反對黨內建立影子內閣,並使用瞭這個名詞。以後為內閣制資本主義國傢的政黨所採用,成為資產階級政黨爭奪執政權的一種重要的組織形式。在英國,影子內閣由在議會下院獲得次多數席位的政黨(英國稱為法定反對黨)組成。在聯邦德國,按照基本法的慣例,影子內閣由議會反對黨在其議會黨團基礎上組成,議會反對黨的主席兼任反對黨的議會黨團主席和影子子內閣的“總理”。通常影子內閣的成員由反對黨的領袖指定有影響的該黨議員擔任,或由該黨全體議員選舉產生。它的任務是負責領導本黨在議會下院內的一切活動。當議會進行政策辯論時,影子內閣的各部“大臣(部長)”各自就有關的問題發言。一旦該黨在議會競選中取得多數席位變為執政黨時,影子內閣就隨之轉為正式內閣。影子內閣的建立是資產階級政黨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有利於資本主義制度的穩定和政策的連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