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與取得獨立的原英屬殖民地組成的國傢聯合體。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由於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英屬殖民地相繼取得自治領地位,大英帝國的直接統治日漸削弱,英國開始用英聯邦維護它同自治領之間的關係。1931年11月,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在法律上確立瞭自治領的獨立地位,正式成立瞭英聯邦。其成員除英國外,有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聯邦、紐芬蘭、愛爾蘭自治邦。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英屬殖民地紛紛獨立,英聯邦組織發生重大變化,形成瞭以獨立國傢聯合體體為形式的、新的英聯邦組織。至1989年底成員國有49個。其中非洲15國、美洲13國、大洋洲和南太平洋地區11國,亞洲8國和歐洲2國。

  英聯邦的宗旨是繼續保持英國與前英屬殖民地國傢之間的密切聯系,並促進彼此間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與財政金融方面的合作。英國國王是英聯邦成員國自由聯合的象征和名義上的國傢元首。英聯邦成員國之間沒有正式的條約義務,除瞭1965年成立的英聯邦秘書處以外,沒有正式的常設機構。成員國之間的活動主要包括不定期的英聯邦總理會議,會議結果對成員國沒有約束力;定期舉行的部長級會議,特別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年會前的財政部長會議以及聯合國貿發會議前的部長級工作會議,旨在協調成員國之間的立場。50年代以來,英聯邦成員國之間除瞭實行“聯邦特惠制”和“英鎊區”等制度以外,還相繼召開瞭英聯邦教育會議,成立瞭英聯邦10國出口集團,並定期舉辦英聯邦運動會。

伊麗莎白女王與出席英聯邦會議的各國首腦(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