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存歷史最久的天主教堂。位於北京宣武門內。始建於明代。原名宣武門天主堂。明末清初,東安門外之東堂,蠶市口之北堂(後遷西什庫)相繼落成後,始稱南堂。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始在宣武門內興建寓所並設置經堂。徐光啟、楊廷筠、李之藻、葉向高、曹予汴等人常來此與利瑪竇切磋學問。三十八年,另建小教堂供教徒禮拜。清順治七年(1650)因德國傳教士湯若望修曆法有功,清廷賜金1000兩,在此鳩工建造大堂,兩年後竣工。湯若望立碑記其事。康熙三年(16664),湯被楊光先參劾下獄,教堂一度被毀。湯案平反後,康熙於四十二年賜庫銀10萬兩,飭令重建大堂。乾隆四十年(1775)教堂毀於火災,清廷又賜庫銀1萬兩,飭工部重建。道光十八年(1838)在京的最後一名葡萄牙傳教士畢學源去世,生前將堂產契據交北京之俄國東正教會代管。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由法國交涉歸還天主教會。光緒二十六年(1900)毀於義和團運動。今之南堂建築系用索取的巨額賠款,於光緒二十八年重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經多次修葺。現為中國天主教北京教區主教座堂。(見彩圖)

東正教堂(黑龍江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