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艾娣所創教派。該派因認為物質是虛幻的,疾病隻能靠調整精神來治療,並稱此為基督教的科學。基督教多數教派認為它是一種變種或邊緣教派。

創始人艾娣

  艾娣本是催眠療法醫生昆畢的病人和學生。18662年,她宣稱由聖經啟示而發現基督治病的原理,並從自己的康復和其他病例得到證實。以後她開始為人治病,招收學生,組織基督教科學派。1875年她發表《科學與健康》,述說其原理及精神療法。1879年她與學生在波士頓創建該派的母會。後又創辦麻省形而上學學院,培養本派醫師和教師;畢業生到各地建立診所和教會,使該派傳佈到美國各地和英語國傢及德國。以後有些教師修正艾娣觀點,甚至分裂對抗。1889年後,艾娣關閉學院,解散原有團體,進行內部改革,鞏固自己的控制權。她以讀經師取代各分會的牧師,制訂《母會手冊》,要求各分會遵守。晚年時交權給“五人理事會”。她死後,理事會與基督教科學出版協會發生權力之爭,自認為繼承人的貝爾夫人和斯蒂岑夫人分庭抗禮。很多主張基督教科學應該發展的醫師和教師退出或被逐出母會,但仍在進行精神療法活動。1883年出版《基督教科學報》月刊,1908年發行《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基督教科學派提出關於物質、苦難和罪均屬虛幻的說法,而不同意《聖經》關於創世、墮落和救贖的教義。他們認為:上帝是無限的神聖原則,是思想、靈魂、精神、生命、力量、真理、善和愛。作為凡人的耶穌不是神,作為精神原則的基督才是神。“真正的”人反映上帝的本質,是精神性的。除瞭精神,一切都不實在。物質的肉體與必死的想法是虛幻的,疾病與痛苦來自虛假的意識,要恢復健康,就要消除幻覺,矯正錯誤的思想;並認為這種“基督的科學”就是耶穌賴以治病的聖靈。精神療法可由病人也可由醫師采用,主要訴諸祈禱,依靠把“絕對真實的存在”跟“必死的人”兩個概念區分開來;認清物質、罪惡、病痛、死亡都屬虛幻,人就得到救贖。罪惡看起來好像很有力量,隻是因為人們相信它真有力量。該派還認為,要獲得健康、財富和成功,就要對世界采取樂觀、開朗和積極的態度。其成員自由參加社會、政治和經濟活動,教會的團體活動不多。該派主張禁酒戒煙,但不反對娛樂,也不反對牙醫、眼醫和註射疫苗。

  該派禮儀簡樸嚴格,由讀經師主持。周日閱讀《聖經》及《科學與健康》,唱詩;平日匯報治療情況。不紀念聖誕節、復活節,無洗禮及其他聖事。分會多有讀經班與主日學校。16人以上的團體,隻要包含4名母會成員,1名醫師,即可成立分會。母會成員從教師受業,並放棄原有職業,可批準為醫師。醫師從醫3年以上,再學習理事會安排的課程,可成為教師。母會領導人多由教師擔任。理事會理事終身任職,可指定繼承人,但亦可撤換。成員多為中上層中產階級婦女,以人口稠密地區為活動中心。在美國約有2000多個分會和團體。在世界各地有近1000個分會,其中多在英國和聯邦德國。總部設在美國波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