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威爾遜

  美國政治學傢、政治活動傢,行政學的奠基人。1856年12月28日生於美國弗吉尼亞州斯湯頓市。1879年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1886年獲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學位。此後長期從事教學工作。1902年起任普林斯頓大學校長長,對教學進行瞭一系列改革。先後當選為新澤西州州長(1910)及美國第32、33屆總統(1913~1921)。在改革行政、擴大民主等方面有所建樹。在他總統任內,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先持中立政策,後在加強與協約國關系方面進行瞭有力活動。戰後積極籌建國際聯盟,想以此作為維護國際和平的機構。但他的外交政策沒有得到國會擁護。美國拒絕加入國聯,使他處境甚為難堪,加以重病纏身,於1924年2月3日去世。他對政治學,特別是政府制度、民主理論與行政學均有顯著貢獻。主要著作有《國會政府:美國政治研究》(1885)、《論國傢的歷史與實踐的政治因素》(1889)、《分裂與再聯合》(1893)、《美國人民史》(1902)、《美國的憲法政府》(1908)、《新自由》(1913)。

  威爾遜於1886年應科內爾大學佈頓思·莫爾學院的邀請作瞭關於《行政學之研究》的報告,後經修改於次年在《政治學季刊》發表。由於文章觀點鮮明,具有說服力,並適應當時美國行政改革的需要,因而蜚聲政治學界。學術界一般把該文的發表,作為行政學正式誕生的標志。

  《行政學之研究》強調政治學不僅應研究國傢性質、主權內容、政府機構等理論,還應註意法律實施與政策執行的研究,力求建立一門獨立的行政學。他提出行政學“將力求使政府不走彎路,使政府工作減少不成事務體統的樣子,加強和純潔政府組織機構,並且讓政府在評價工作時,得到盡責的名聲”。文章還討論瞭民主國傢行政的特征與問題、政府權限的運用、首創精神的發揮、行政責任的保證,以及文官培養等問題。因受德國學者J.K.佈倫赤裡等人的影響,文章實質上否定三權分立說的政治與行政分離的思想。這種觀點以後為F.J.古德諾所進一步發揮,對行政學產生過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