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漢後期思想傢。位元組信,安定臨涇(今甘肅鎮原)人。生平事蹟不詳,據《後漢書·王符傳》等有關材料推斷,約生於和、安之際,卒於桓、靈之間。王符為人正直,耿介不同於俗,所以終身不仕,隱居著書,譏評時政。他“不欲章顯其名”,號其著作曰《潛夫論》。全書10卷,36篇,大多是討論治國安民之術的政論文章。

  王符揭露和抨擊東漢王朝的腐朽,指責權貴們無功於漢朝,無德於人民;卻專擅國柄,享受厚祿;抨擊將帥卑怯無能,殘害人民,譴責官吏們對對人民巧取豪奪,敲骨吸髓,以至使“千萬之傢,削身無餘,萬民匱竭”(《實邊》)。他強調重民愛民,認為國以民為本。即使在講天命的時候,也總是和愛民聯系起來,他說“天以民為心,民之所欲,天必從之”(《遏利》);“民安樂則天心順,民愁苦則天心逆”(《本政》)。他認為皇帝應以愛民為本,官吏應該“任職則思利民”(《忠貴》),朝廷用人應該聽取百姓的意見,等等。從民本思想出發,王符認為,一個英明的皇帝或政治傢應該以富民為本,而富民應以農桑為本。在治民問題上,他主張德治與法治並重。一方面,他認為英明的政治傢不是忙於處理民間的日常事務,而應著力於端正民眾的思想。通過教化使百姓互相親愛,彼此無相傷害之意,動則思義,不生奸邪之心。另一方面,他指出,法令是人君的治國工具,法令得到貫徹,國傢就能得到治理,法令廢弛,國傢就會發生動亂。他贊賞孔子“寬以濟猛,猛以濟寬”的主張。王符愛國愛民,重視國傢邊防建設。他呼籲:“今羌叛久矣,傷害多矣,百姓急矣,憂禍深矣”,“戰守之策,不可不早定也”(《救邊》)。他主張用人唯賢,反對用人唯親,用人唯富和“閥閱取士”。他認為用賢則國興,不用賢則國亂。王符強調說:“賢愚在心,不在貴賤;信欺在性,不在親疏”,“茍得其人,不患貧賤,茍得其材,不嫌名跡”(《本政》),如果根據門第用人,就得不到真正的人才。在哲學上,他是個二元論者,既相信有鬼神、有天,但又認為鬼神和天也不能解決人間問題。王符的《潛夫論》在中國政治思想史上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