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初思想傢唐甄所著的政治和哲學著作。原名《衡書》。初刻13篇,署名唐大陶,後來逐漸增加到97篇。作者在書中《潛存》篇自述寫作動機:“不憂世之不我知,而傷天下之民不遂其生,鬱結於中,不可得已,發而為言。有見則言,有聞則言,曆三十年,累而存之,分為上下兩篇,言學者系於上篇,凡五十篇;言治者系於下篇,凡四十七篇,號曰:《潛書》”。

  《潛書》有很強的政治性。作者抨擊瞭君主專制統治,認為秦以後的歷代皇帝都是賊;發揮瞭儒傢的民本本思想,極力強調民在國傢和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對民眾的疾苦給予瞭一定的同情,提出瞭一系列有關富民、養民、保民的政治主張和措施。書中《抑尊》、《鮮君》、《貞隱》、《大命》、《室語》、《尚治》、《富民》、《明鑒》、《為政》、《存言》、《厚本》、《權實》、《遠諫》、《達政》、《柅政》等是論政、議政的主要篇目。在學術思想方面,書中強調為民的功利主義,反對宋明理學傢空談心性、不務實際的治學態度,認為儒學的可貴處就在於講“定亂、除暴、安百姓”。在哲學思想上,該書尊崇孟軻的主觀唯心主義,認為仁義禮智之“四德”,乃“我所自有,非由外鑠”。該書還尊崇王守仁良知之學,認為“良知”既要自修,又要擴充出去,“達於天下”。書中《辨儒》、《宗孟》、《法王》、《虛受》、《知行》、《性才》、《性功》、《自明》、《有為》、《良功》、《格定》等是談學術、講心性的主要篇目。

  書中反君主專制思想和民本思想對後來中國的政治思想有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