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在俄國工人運動中出現的,以Л.Д.托洛茨基的不斷革命論為基礎的機會主義思潮。托洛茨基主義是一股國際思潮,它以極左的面貌出現,用“不斷革命論”來歪曲和代替馬克思主義不斷革命的理論,否認農民的民主主義要求,主張跳過民主革命階段直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否認В.И.列寧關於社會主義可以首先在一國或數國勝利的理論,認為社會主義革命隻有在歐洲主要國傢同時發生,才能取得勝利。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黨內的極少數機會會主義者,受托洛茨基主義的影響於1928年初至1930年秋先後出版瞭《我們的話》、《無產者》、《十月》、《戰鬥》等刊物,成立瞭我們的話派、無產者社派、十月派、戰鬥社派等托派小團體,並在托洛茨基的指使下於1931年5月1~3日在上海召開統一大會,建立統一的托派組織。其主要代表人物為陳獨秀、劉仁靜、彭述之等。中國托洛茨基主義的政治主張,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①認為中國社會性質是資本主義社會。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資產階級已經形成瞭自己的政治統治,帝國主義的商品經濟已深入農村,封建勢力成為“殘餘的殘餘”,由此否定中國共產黨提出的關於民主主義革命性質的主張,反對中國的民主革命。②認為中國革命面臨的任務是推翻資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革命。污蔑中國共產黨主張的中國革命必須經民主主義革命階段而後轉變到無產階級專政階段是機械的階段論。③認為中國已進入資本主義穩定發展時期,無產階級正處在休息狀態,隻需進行合法的爭取選舉權的國民會議運動。反對中國共產黨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的鬥爭道路。中國托洛茨基主義的實質是要取消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主革命運動。

  中國托洛茨基主義由於其理論和主張與中國基本國情完全背離,其組織內部相互對立和分裂,未能產生較大的影響。隨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中國托洛茨基主義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