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國傢完全置於軍事控制之下,使國傢生活的各方面都為軍事侵略目的服務的思想和政治制度。現代軍國主義是帝國主義戰爭和侵略政策的產物,又是推行侵略戰爭政策的一種手段。根源在於資本主義國傢內的階級壓迫與剝削。軍國主義對內把國傢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納入軍事侵略和戰爭的軌道,向人民灌輸侵略戰爭的思想,實行軍事獨裁的恐怖統治;對外推行霸權主義、殖民主義、侵略和戰爭政策,掠奪、奴役、控制和顛覆其他國傢,以至發動幹涉戰爭。

  188世紀的普魯士,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的德國和日本都是典型的軍國主義國傢。普魯士腓特列·威廉一世統治時期(1713~1740),開始推行軍國主義。當時普魯士的面積在歐洲占第十位,人口約200萬,占第十三位,而常備軍達到8.5萬人,是歐洲大陸的第四強大軍隊;士兵服役期長達25年;國庫收入700萬塔葦爾中有600萬用來供養軍隊。在擴軍的同時,還不斷增強中央集權的官僚機構。腓特烈二世即位後,普魯士的軍國主義統治和對外擴張空前加劇,軍隊擴充到20萬,軍費占國傢全部開支的4/5,大肆擴張疆土。

  1933年A.希特勒在德國建立起法西斯政權後,瘋狂進行擴軍備戰。軍火工業迅猛發展;在全國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正規軍擴充至60萬人,包括強大的空軍和海軍力量;同時大肆宣揚沙文主義、民族仇恨、特別是反猶太主義,以及擴充“生存空間”的輿論。希特勒軍國主義統治下的德國終於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之一。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在發展資本主義的同時,迅速走上瞭軍國主義道路。對內推行以效忠天皇為核心的軍國主義教育,在“富國強兵”的口號下擴軍備戰;對外則制訂瞭侵略計劃,宣稱要使大日本帝國的國威佈於四方,要以侵略戰爭征服世界。19世紀末~20世紀中葉,日本始終沒有停止對中國、朝鮮以及整個亞太地區的侵略擴張,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軍國主義的統治才徹底崩潰。

  飽受軍國主義統治之苦的世界各國人民仍在警惕著當今世界軍國主義勢力的復活。

A.希特勒檢閱納粹軍隊(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