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藥物加入油脂類基質中,製成半固體製劑,塗敷於皮膚、粘膜或創面的藥物外治法。又稱軟膏塗敷法。由於軟膏細膩、柔軟、滑潤,塗於肌膚上無粗糙、板硬、粘著等不適感,因此其適應範圍遠較硬膏為廣。常用於瘡瘍腫毒、燒傷、皮膚病、跌打損傷、肛門疾病等。

  常用方劑及適應癥 瘡瘍陽證常用金黃油膏、玉露油膏(玉露散、凡士林);陰證常用回陽玉龍油膏;半陰半陽證常用沖和膏。潰瘍、燒傷久不收口,,腐肉未脫,新肉不生常用生肌玉紅膏。腐肉已凈,瘡口未收以及乳頭皸裂、手足皸裂、肛裂可用白玉膏(尿浸石膏、制爐甘石、麻油、凡士林)。燒燙傷常用燙傷膏、清涼膏;牛皮癬、濕疹、皸裂常用瘋油膏(輕粉、東丹、朱砂、麻油、黃蠟);臁瘡常用白芨膏;痔瘡常用消痔膏(煅田螺、煅咸橄欖核、冰片、凡士林)等。

  臨床註意事項 ①皮膚濕爛、瘡口腐肉已除,宜薄塗而勤換。②滲液較多的皮膚病和傷口不宜用,因油膏吸水性較差,易引起濕疹皮炎。③已引起濕疹或過敏性皮炎者應及時停用,更換他法。④油膏應密蓋,貯存冷暗處,防止酸敗、油藥分離及變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