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經精製的中藥原料藥。主要包括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三大類,其中植物藥占大多數。藥材多已經過簡單加工,但未制得成品。

  中藥材主產於中國。由於中國疆域遼闊,地形複雜,氣候多樣,為多種藥材的生長提供瞭優越的生態環境。在長期的生態適應過程中,逐漸生成瞭一批質優效高的地道藥材。中國的中藥材資源豐富,品類繁多,據文獻記載已有5767種,目前實際開發已有8000多種。全國中藥材年產量150~160萬噸,其中野生藥材約占60%以上,栽栽培藥材播種約500萬畝以上,除滿足國內的醫療保健需要外,還銷往世界各地。中藥材具有療效高、毒性低、多成分等特點。不僅在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及腫瘤、艾滋病等方面顯示瞭巨大潛力,且以毒副作用低而受到世界醫藥界的矚目。由於一種藥材含多種化學成分,有多種治療效能,因而應用比較廣泛。

  地道藥材是指那些歷史悠久,品種優良,產量宏豐,療效顯著,具有明顯地域特色的中藥材。中國歷代都十分重視地道藥材的生產和采用。《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及眾多本草文獻都記載瞭地道藥材的品種和產地等資料。據不完全統計,見於古代醫藥文獻資料的地道藥材有250種以上。如東北的人參、五味子,內蒙古的甘草、黃芪,青海的大黃,甘肅的當歸,寧夏的枸杞,河南的懷山藥、懷菊花、懷生地、懷牛膝,江蘇的薄荷,四川的貝母、黃連、烏頭、川芎,雲南的茯苓、三七,廣東的陳皮、砂仁等,均享譽中外。地道藥材是物種受特定生態環境的影響,在長期生態適應過程中形成的,與品種、產地及栽培、采集技術密切相關。近代研究證明,具有地域特點的地道藥材與普通地區所產藥材的理化性質懸殊很大,如不同產地、品種的大黃所含致瀉成分蒽醌總量各不相同,其中以青海的掌葉大黃含量最高,瀉下作用最好。不同產地的天麻所含微量元素如鉛、錳、鈷、鋰、鉬各有差異。人參含鍺量的高低,也是其質量好壞的重要標志之一。為瞭滿足人們對地道藥材日益增長的需要,中藥工作者廣泛開展良種培育、藥材引種、栽培管理、防治病蟲害等多方面的研究,使地道藥材的生產不斷改進、提高。近年來又開展瞭藥用植物組織培養、新資源開發利用、藥用真菌培養、動物藥材及海洋藥材生產等方面的研究,對質優效高產量大的地道藥材生產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