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婚後同居兩年以上,沒採取避孕措施而未受孕,其原因屬於男方的病證。中醫古籍中稱無子、無嗣。

  病因病機 中醫學把男性不育的病因分為先天不足與後天失養兩類。

  先天不足 導致不育的因素由先天而來。明代《廣嗣紀要》中“五不男”中的“天”、“犍”、“二變”,均指先天性因素導致的男子不育。

  後天失養 可因濕、熱、寒邪外侵或內生,導致氣血失調,沖任督帶損傷,臟腑功能失常,產生濕熱下註,寒濕凝聚,痰瘀互結等而致不育。或因飲食不節、勞逸失度、手淫、跌仆損傷等,使氣血陰陽,臟腑經絡受損,產生濕熱、瘀血、痰凝、相火旺盛,肝氣鬱滯,肝腎不足,腎陰腎陽偏衰等而致不育。或因七情內傷,使臟腑經絡、陰陽氣血等功能失調,產生氣鬱、痰凝、瘀血、肝腎虧虛等而致不育。

  辨病與辨證論治 男性不育須辨病與辨證相結合而論治。

  精液異常不育 精液異常多見以下情況:

  ①無精子證。射出的精液經離心沉淀後顯微鏡檢未發現精子。一般應連續三次化驗方可明確診斷。可分為梗阻性和生精障礙性兩型。梗阻性無精子證,第二性征發育正常,性欲、性功能正常,血睪酮測定正常。檢查可發現輸精管缺如、炎性輸精管串珠狀改變、附睪部位結節狀改變,梗阻近端擴張等異常。生精障礙型無精子證,多有睪丸先天發育不良、外傷、炎癥、血管病變、神經、內分泌病變、毒物損害、變態反應等影響因素,且睪丸體積變小,病理檢查可有異常改變。中醫辨證多屬腎精虧虛:一般無明顯臨床癥狀,或可見生長發育遲緩、障礙,面色少華,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弱。檢查可見睪丸偏小,質地偏軟。治宜補腎填精,用六味地黃丸合五子衍宗丸加減。或屬寒凝血瘀:證見精液清稀、無精子,輸精管有增粗,睪丸脹痛,陰囊濕冷,面色晦暗,舌質紅,苔薄白,脈沉緊。治宜散寒祛瘀生精,用逐瘀湯加減。或屬腹濕熱交阻:多有睪丸炎、前列腺炎等病史,無精子,精液粘稠,伴小便色黃或濁、腰酸腰痛、睪丸潮濕不適,性欲正常或亢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熱利濕生精,方用龍膽瀉肝湯或程氏萆薢分清飲加減。

  ②少精子證。排出的精液中精子密度低於2000萬/毫升的精液異常證。多與其他精液異常並見。少精子證精液多次檢查均低於上述標準方可明確診斷。臨床可見精液量或多或少或正常,精液稀薄,或自覺排精時有冷感,可伴陽痿、遺精、早泄、腰痛、尿頻、急、痛、會陰下墜、失眠、性欲改變等。部分患者無臨床癥狀,精索靜脈曲張、前列腺炎等病史。血漿FSH明顯升高屬原發性少精子證,血漿FSH和LH低於正常屬繼發性少精證。中醫辨證多屬腎虛精虧:精子數少,精液稀薄,或見陽痿,早泄,腰膝酸軟,神疲乏力,或見脫發耳鳴,夜尿多,或有生長、發育障礙,舌淡紅,脈沉細。治宜補腎填精,用生精湯加減。或屬濕熱內蘊:精子極少,尿濁、頻、痛,會陰部不適,口幹不欲飲,胸悶腹脹,身重倦怠,不思飲食,舌紅苔膩,脈濡數。治宜清熱利濕生精,用程氏萆薢分清飲加減。或屬氣滯血瘀:精子數少,胸脅滿悶,情緒急躁,情志不暢,陰囊墜脹疼痛,睪丸刺痛,舌暗,苔薄白,脈澀。治宜行氣活血、化瘀生精,用四逆散合少腹逐瘀湯加減。

  ③精子活率、活力低下和畸形過多。精子活率低下,指排精後一小時精子成活率小於50%;精子活力低下,指前向運動精子(a級+b級)在排精一小時內少於50%;精子畸形過多,指異常形態的精子大於40%。以上常同時並見。

  患者可有生殖系炎癥史,或精索靜脈曲張史,或嗜煙酒史,或毒物接觸史,有的有炎癥癥狀,或有神經衰弱、性功能障礙等表現。部分患者無臨床癥狀。中醫辨證多屬腎精不足:精子活率、活力低下,畸形精子多於正常,可伴性欲低下,陽痿,面色少華,生長、發育障礙,舌淡苔白,脈沉。治宜補腎益精,用還少丹合五子衍宗丸加減。或屬命門火衰:精子活率、活力低下,畸形精子過多,排精時有冷感,陰囊、睪丸發涼,小腹拘急,肢冷畏寒,舌淡苔白,脈沉。治宜溫腎壯陽,用右歸丸加減,或屬濕熱內蘊:精子畸形過多,活率、活力低下,尿頻,尿濁,會陰部墜脹不適,身重倦怠,舌紅苔膩,脈濡弱。治宜清熱化濕,用程氏萆薢分清飲加減。

  ④精液粘稠和不液化。精液射出後在室溫下30分鐘內不液化,或液化不全。可有前列腺炎、精囊炎或性交過頻史,臨床可伴有失眠,頭暈,脫發,盜汗等癥狀。中醫辨證多屬陰虛火旺:性欲亢進,精稠不化,或伴血精、精濁,頭暈耳鳴,失眠,五心煩熱,舌紅苔少,脈細數。治宜滋陰降火,用知柏地黃丸加減。或屬溫濕蘊結:精液粘稠不化,或液化時間長,伴會陰部不適,陰囊潮濕,苔膩,脈滑。治宜用龍膽瀉肝湯加減。或屬陽虛精寒:精不液化,伴少腹涼感,睪丸發涼,射精後冷感,肢冷畏寒,倦怠萎靡,舌淡苔薄,脈沉。治宜溫經散寒,用溫經湯加減。

  性功能障礙不育 因性交不能正常進行而引起的不育。積極治療原發病癥,必要時采取藥物、心理、針灸、外科手術等療法治療陽痿、早泄,使性交恢復正常即可生育。

  射精異常不育 對於逆行射精,采用藥物,手術療法進行治療。對於功能性不射精,可辨證運用溫補腎陽的金匱腎氣丸、舒肝解鬱的四逆散,化痰通瘀的馬錢通關散、血府逐瘀湯等治療。

  生殖系炎癥不育 因生殖系炎癥如包皮炎,前列腺炎等引起的不育,應積極治療原發病癥,中醫藥以清熱利濕解毒、活血化瘀、補益腎氣為法,亦可綜合運用針灸,坐浴、按摩、中西醫結合等方法治療。

  精索靜脈曲張不育 男性不育由精索靜脈曲張引起,造成中、重度少精子甚或無精子者,應予手術療法配合中藥治療;輕度精索靜脈曲張可用中醫藥治療,臨床多從活血化瘀、補益肝腎、化痰開結入手,方用少腹逐瘀湯、右歸丸等。

  免疫性不育 由於血漿或精液內以及精子表面存在抗精抗體,引起精子凝集及活力降低而致不育。多見於青壯年。常有睪丸損傷史及生殖系炎癥史。一般無癥狀,可有睪丸、輸精道損傷及生殖系炎癥癥狀。化驗可見試管玻片凝集試驗(TSAT)、明膠凝集試驗(GAT)、組織配型板凝集試驗(TAT)、毛細管凝集試驗(CTAT)陽性結果。

  不明原因者 無臨床癥狀,抗精抗體測定陽性。可試用補腎利濕、養血脫敏法,常用脫敏康精方。如有生殖系損傷史及炎癥史,抗精抗體測定陽性者,可試用滋陰補腎法,用知柏地黃湯加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