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經八脈之一。首載於《素問·骨空論》及《靈樞·五音五味》。以後《難經》進行瞭整理與修訂,並納入奇經八脈。晉代《針灸甲乙經》載入本經脈所轄腧穴。元代滑壽所著《十四經發揮》對本經脈循行分佈載述較詳。明代李時珍集前人之論述,編成《奇經八脈考》,使本經脈循行分佈及病候載全。“任”與“妊”相通,諸陰脈皆交會於任脈,故任脈為“陰脈之海”。

  循行 任脈的循行分作兩支,一與沖脈、督脈同起於胞中((男為腎下精室,女為胞宮),一源而三歧,同出於會陰,任脈上行向前至前陰陰毛邊緣,沿著腹部之內,上行至關元穴處,行於前正中線直至咽喉部,再上行過下頜(頤)部口吻旁沿面部至眼眶下入眼部。另一支出於會陰後,上行向後沿著脊背之內而行(見圖)。

任脈循行線路圖

  病候 本經脈經氣失常則病腹內氣結,男子病作七疝(《內經》中記有沖疝、厥疝、狐疝、卒疝、瘕疝、詼疝、鳹疝等),女子則病帶下及月經不調、腹內積塊等。

  本經脈腧穴 會陰、曲骨、中極、關元、石門、氣海、陰交、神闕、水分、下脘、建裡、中脘、巨闕、鳩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宮、華蓋、璇璣、天突、廉泉、承漿共24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