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白酒或黃酒浸出藥物有效成分的澄清液體狀劑型。又稱藥酒,古稱酒醴。殷商時代甲骨文裏有“鬯其酒”的記載,鬯其酒意即釀造芳香的藥酒。春秋戰國時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已有多種藥酒的記載。《內經》中的雞矢醴、《金匱要略》中的紅藍花酒都是醫學文獻中記載較早的藥酒。

  酒劑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作用和容易吸收、易於發散的特點。可供內服或外用。多用於體虛補養、風濕痹痛或跌打扭傷等,如十全大補酒、風濕藥酒、虎骨酒等。酒劑不適用於小兒,孕婦和和心臟病、高血壓及陰虛火旺或不會飲酒的患者。

  酒劑的備制方法有冷浸法、熱浸法、滲漉法、回流法等。制備酒劑的藥材一般切成片狀或壓碎,細末藥材有時壓成小塊待用。有些藥需先行炮制。酒劑除用石棉板濾器進行除菌過濾外,須經垂溶玻璃濾器或微孔濾膜過濾,阻截雜質以保證質量。要求色澤均勻、酒液澄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