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醫方著作。原名為《經方小品》,12卷,陳延之約撰成於南北朝宋孝建元年至永徽元年(454~473)之間。書名中的“經方”,源於《漢書·藝文志》,是唐代以前對醫方著作的總稱;“小品”之義則取自佛教中的“小品般若”(又作《小品經》)。陳延之在本書序言中列出據以編書的《華佗方》、《張仲景辨傷寒並方》、《黃素方》等18種經方著作,並稱其書不僅可供常人在居傢及野間倉促患病時備急之用,且可供童幼習醫時“宜先學此小品”,故本書系陳延之從當時尚存的部帙浩大的諸傢經方中擇擇其簡要精約者編撰而成,並名之為《經方小品》。本書內容包括用藥序例,本草藥性,內、外、婦、兒及五官等科疾病治療,急救療法,灸法要穴等。本書對內科疾病如癭病(地方性甲狀腺腫)、腳氣病(包括現代醫學所謂維生素B1乏癥)已有較深刻的認識,體現出較高的學術水平,本書對晉唐醫學的發展有較大的影響。在唐代以及同期稍後的日本的醫事律令中均列為醫學教科書。原書已失,其逸文存於《外臺秘要》、《醫心方》等中、日古典醫籍中。1984年在日本前田育德會尊經閣文庫發現有保存該書第一卷部分內容的古卷子抄本殘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