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痹痛日久,手足麻木,筋骨疼痛,腰膝無力的酒劑型中成藥。方劑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77年版,一部)。因以虎骨為主藥而得名。

  藥物組成 虎骨、薏苡仁、萆薢、淫羊藿、熟地黃、陳皮、玉竹、牛膝各80克,當歸、五加皮、青皮、川芎、白芍、草烏(制)、木瓜、枸杞子、紅花、紫草、川烏(制)、續斷、羌活、蒼術、獨活、白芷、補骨脂、蘄蛇、杜仲、烏藥、防風、牡丹皮、佛手、人參、砂仁仁、檀香、肉桂、白豆蔻、木香、丁香、鹿茸各5克,油松節40克,麝香0.2克,紅曲200克,沒藥、乳香各20克。

  功能分析 方中以虎骨追風定痛,強筋壯骨為主藥。配川烏、草烏、羌活、獨活、萆薢、木瓜、蒼術、白芷、油松節、蘄蛇、防風祛風散寒除濕,通痹止痛;配當歸、川芎、紅花、紫草、牡丹皮、肉桂、紅曲、乳香、沒藥、麝香活血祛瘀,通經活絡,伸筋止痛;配五加皮、牛膝、補骨脂、杜仲、續斷、淫羊藿、鹿茸、人參、枸杞子、白芍、玉竹補肝腎、強筋骨、益氣血,共為輔藥。青皮、佛手、木香、烏藥、檀香、砂仁、白豆蔻、丁香舒肝和胃,暢通氣血,使補而不滯,白酒浸藥以活血通脈引經,共為佐使藥。諸藥合用可使風寒濕邪得去,肝腎得補,氣血得通,扶正祛邪,標本同治,諸癥悉解,共奏祛風散寒除濕通痹止痛之功。

  主治病證 痹證日久,邪滯經絡,肝腎不足,氣血虧虛,筋骨失養,筋脈拘攣,遇寒則甚,四肢麻木重著,或屈伸不利,腰膝無力冷痛,全身筋骨關節疼痛,甚或關節變形。

  西醫診為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者均可用此藥。

  劑量用法 本藥為酒制劑,大瓶500毫升,小瓶250毫升。口服每次15毫升,一日兩次。孕婦忌服,風濕熱痹及高血壓患者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