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腫痛諸病的總稱。以咽部紅腫疼痛,或微紅咽癢不適等為主要癥狀。有急慢性之分。包括喉癰、乳蛾、白喉,以及部分口腔疾病在內。外感內傷均可引起。

  喉痹首見於《內經》,又名嗌痛、咽腫、嗌腫,《金匱要略》名咽喉不利,隋代《諸病源候論》名咽喉腫痛,後世醫卷亦各有異名,如:咽痛、喉風、喉閉、喉腫、緊喉、咽瘡風、喉丹等。

  喉痹分成兩種類型:由風熱邪毒引起的稱為風熱喉痹;由臟腑虧損,虛火上炎引起的稱虛虛火喉痹。

  風熱喉痹常見以下證型:①以咽喉疼痛,咽部紅腫為主要癥狀,兼見怕冷發熱,頭痛,咳嗽痰黃,苔薄黃脈浮數等風熱表證者,宜疏風清熱、解毒利咽,選用疏風清熱湯加減。②若邪熱壅盛傳裡,火邪蒸灼咽喉,證見咽喉腫痛加劇,高熱口幹喜飲,便閉溲黃,舌紅苔黃,脈數等肺胃熱盛證者,宜泄熱解毒、利咽消腫,選用清咽利膈湯加減。外治可參見“風熱乳蛾”。風熱喉痹相當於西醫的急性咽炎,多見於冬春兩季,常與傷風感冒同時發病,男性發病率較多於女性,發生於兒童者癥狀較嚴重。

  虛火喉痹相當於西醫的慢性咽炎,為喉科常見病,在城鎮居民中,其發病率占咽喉病的10~20%,本病多見於成人。其主要癥狀為咽內不適、微痛、幹癢、灼熱感、異物感,常有“吭喀”的清喉動作,檢查時易引起惡心,咽部暗紅,喉底顆粒增生。全身辨證可分肺陰虛、腎陰虛。肺陰虛者,宜養陰清肺,選用養陰清肺湯。腎陰虛者,宜滋陰降火、清利咽喉,用六味地黃湯加減。外治可含眼鐵笛丸或潤喉丸,以清咽潤肺。

  喉痹的預防與護理:註意休息,減少操勞;少食煎炒和刺激性食物;減少或避免過度發音講話,減少煙酒及其他粉塵刺激;按時做好咽部吹藥及漱滌咽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