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腹腔內的人體器官之一。上連幽門與胃相通,下接闌門與大腸相連,是一個外形呈環回疊積狀的相當長的管道。主要盛化物,分別清濁。與膽、胃、大腸、膀胱、三焦合稱為六腑。其經脈與心相連,故與心為表裏關係。通過經脈循行,又與小指尺側端、上肢外側後緣、肩胛部、頸側、下頜角、頰部、顴部、兩眼角、目下眶、耳中等部位相連,小腸有病變時往往會在這些部位上有所反映。

  主要生理功能 小腸的功能是是主受盛和化物,分別清濁。受盛是指接受經胃初步消化的飲食物,具有盛器的作用。化物是指對飲食物進行消化,進一步分解成兩部分:一為清的部分,即水谷精微,具有營養人體的作用,小腸吸收之為人體所用,並通過脾轉輸到全身;一為濁的部分,即食物殘渣及無用的水液,前者通過闌門下註於大腸,後者滲入膀胱。小腸這種泌別清濁的功能,可以使水谷精微得以化生和吸收,可使二便調暢。

  小腸與心、脾、胃的關系較為密切。手太陽小腸經屬小腸絡心,手少陰心經屬心絡小腸,相互絡屬,表裡相關。在生理上,心陽溫煦,有助於小腸發揮受盛化物、分別清濁的功能;小腸泌汁以養心,也有助於心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在病理方面,如心火熾盛,往往通過經脈下移小腸,影響小腸分別清濁的功能,或小腸有實熱,循經上炎及心,即所謂心移熱於小腸和臟腑同病。小腸與脾、胃,脾主升清,胃主降濁,小腸上連胃腑、下接大腸,其分別清濁功能須賴脾胃的正常升降方能完成。

  病證及其診治 小腸之病,主要表現在分別清濁功能的異常,有大小便改變,腹痛,腸鳴,泄瀉,尿少或赤澀等。如寒邪內積,陽氣不通,氣血阻滯,或風寒直中厥陰,寒滯肝脈,皆可引起小腸氣滯,出現小腹暴急疼痛,牽及睪丸,或上下竄痛,四肢逆冷等。如腎陽不足,命火衰微,小腸失卻溫煦,或寒邪內侵,中陽受傷,致小腸虛寒,分別清濁功能異常,水谷不化,出現小腹隱隱或綿綿作痛,喜溫喜按,大便溏泄或完谷不化,小便頻數清長等癥。如濕熱蘊結小腸,或心火下移小腸,影響小腸分別清濁的功能,則出現小便赤澀熱痛等。

  診斷小腸病變,主要依據其臨床癥狀分析,有時在其經脈循行的體表相應部位有壓痛、結節、皮疹、色澤改變等現象,可協助診斷。治療宜針對其寒熱虛實情況。氣滯者行氣,虛寒者溫通,實熱者清泄。但須註意,小腸病變與脾、胃、心、肝、腎等臟器均有關。氣滯者,行氣不忘舒肝;虛寒者,溫通不忘補脾腎;實熱者,清泄不忘降心火,這樣才能藥證相符。

  小腸與大腸、脾、胃是機體對飲食物進行消化、吸收、輸佈水谷精微、排泄糟粕的重要器官。因而小腸在養生保健方面的註意事宜,大致與脾胃相同,主要從飲食物上進行調理,以保持小腸正常的分別清濁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