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黑睛(角膜)生翳,四周高起,翳面中央潰蝕,形如散在的花瓣,或如魚鱗,白睛混赤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嚴重眼病。相當於西醫的角膜潰瘍。治療原則以清肝瀉火為主。明代《秘傳眼科龍木論》稱之為花翳白陷外障,清代《目經大成》稱“花白翳陷”。本病癒後,常留有白色翳痕,影響視力。

  花翳白陷多因外感風熱邪毒,肺肝之火內熾,外邪內熱相搏,上乘於目而成。亦由聚星障、凝脂翳演變而成。初起羞光流淚,眼珠刺痛,眼瞼欲睜不起,視物昏糊,若檢查眼部,可見黑黑睛翳在中心,漸漸向周圍潰蝕,狀如花瓣,或如魚鱗,或如碎米,並常累及黃仁(虹膜)導致瞳神緊小。若病勢急劇,可在晝夜間穿破黑珠變生蟹睛,視力銳減,或致失明。

  花翳白陷的常見證型有:①見翳面狀如碎米,白睛混赤,羞明流淚,目澀疼痛,脈浮數、苔薄黃,證屬肝肺風熱上攻於目,治宜清熱疏風,加味修肝散加減;②翳面呈花瓣,或呈魚鱗,白睛混赤,眼珠劇痛,羞明難睜,淚出如漿湯,口渴便秘,脈浮數,苔黃膩,甚者可見瞳神緊小,或見黃液上沖者,證屬腑實熱積,治宜通腑泄熱,瀉肝散或四順清涼飲子加減。後期,自覺癥狀消失,僅留翳障,白睛混也凈,用八寶眼藥或退雲散退翳明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