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受納腐熟水穀精微功能失調,臨床以納呆、胃脘脹痛為主要表現的證。常見於胃痛、嘔吐、失眠,以及西醫的急慢性胃炎、消化功能紊亂、小兒厭食癥等疾病。

  飲食入胃,經胃腐熟之後,下行傳入小腸作進一步消化吸收,並將食物殘渣下輸於大腸,此過程有賴於胃氣通降功能的維繫。若飲食不節(潔)食滯胃中,或胃陰不足邪熱擾胃,或肝鬱氣滯橫逆犯胃,致使胃失和降,出現胃氣不和證,甚則氣反逆上,出現胃氣上逆證。臨床表現為食欲減退甚則厭食、失眠、胃脘脹悶不不適,甚則疼痛,口臭,呃逆,嘔吐,惡心,大便秘結,舌苔膩,脈滑等。胃失和降,氣滯胃中則食欲減退,胃脘脹痛;胃氣不降,氣反上逆則見呃逆、嘔吐、惡心;胃居中焦,為陰陽上下交通之道,胃氣不和,陰陽不能相交故失眠;胃氣不和食滯胃中,故口臭苔膩。治療以和胃為主,可選積術丸之類方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