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胃部的常見惡性腫瘤。以食欲減退,上腹部不適,疼痛,嘔吐,反胃,脹滿,嘔血,黑便,上腹部包塊為主要臨床表現。但早期癥狀常不明顯。其發病率為消化道癌之首位。多見於40~60歲患者。男性較女性為多。中醫學無胃癌病名。

  胃癌的發生,多由於精神刺激,長期飲用烈性酒,飲食辛辣熱燙及胃部慢性炎癥刺激所致。此外,尚與食品污染、黴變有一定關係。中醫學認為,憂思恚怒,肝氣鬱結,則氣滯血瘀;飲食不節,則脾胃受損,聚濕生痰,痰食瘀滯互結,遂遂成胃癌。

  由於胃癌早期易與胃炎及消化性潰瘍等疾病相混淆,故對中年以上患者見進行性消瘦,上腹部脹滿,嘔吐,疼痛持續不愈等癥狀者,應予警惕,及早進行胃液分析或X線造影攝片、脫落細胞檢查、纖維胃鏡檢查,以及通過纖維胃鏡采取活體組織檢驗等,以利於明確診斷。

  早期胃癌首先應考慮手術治療,效果良好。但中晚期及無手術指征者,宜用中醫藥治療為主,適當配合化療,對緩解癥狀,改善全身情況,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作用。術後配合中醫藥治療,亦可提高療效。

  胃癌的中醫藥治療,多采用辨證分型和專方專藥相結合的方法。常見證型有:①肝胃不和。證見胃部脹滿、疼痛,牽及兩脅,心煩口苦,噯氣吞酸,嘔吐反胃,舌紅,苔薄黃或薄白,脈弦細。治宜疏肝和胃、降逆,方用柴胡疏肝散、二陳湯、旋復代赭石湯加減。②脾胃虛寒。證見胃部隱痛、喜按喜溫,朝食暮吐,嘔吐清水,面白無華,肢冷神疲,或便溏浮腫,舌胖淡,苔白滑,脈沉緩。治宜益氣溫中、健脾和胃,方用六君子湯、小建中湯加減。③痰氣凝滯。證見胃部悶脹,口淡無味,納差,噯氣反胃,嘔吐物中夾有多量粘液,舌淡,苔白膩,脈沉弦滑。治宜化痰理氣、軟堅散結,方用海藻玉壺湯合香砂寬中湯加減。④瘀素內阻。證見吐血,便血,胃脘部灼熱疼痛,痞悶脹滿,疼痛拒按,或肌膚枯槁甲錯,五心煩熱,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脈沉澀。治宜活血化瘀為主,方用血府逐瘀湯。⑤氣血雙虧。證見面白無華,兩目虛腫,畏寒身冷,心悸短氣,倦怠乏力,頭暈目眩或虛煩不寐,自汗盜汗,納少,形體羸瘦,舌淡,苔白,脈虛細。治宜補氣養血為主,方用八珍湯加減。

  治療胃癌的專方專藥有:上海的胃癌基本方;北京的升血湯、脾腎方;山東的加減漏蘆湯、滅癌湯、滅癌散;浙江的治胃癌方等。專藥有浙江棉錦片;四川的攀枝花制劑、復方破石合劑、喜樹堿制劑(針劑)、幹蟾皮註射液、猴菇菌片等。常用中藥有龍葵、白英、八月紮、白花蛇舌草、山豆根、蚤休、蛇莓、腫節風、野葡萄根、狼毒、雷公藤、土鱉蟲、蜂房、蝸牛、冬凌草、大蒜、菝葜、生南星、鮮鵝血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