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熄風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為牛科動物賽加羚羊Saiga tatarica的角。

  產地和性狀 賽加羚羊為陸棲獸類,主要棲息於半沙漠地區(圖1)。主產於中國新疆西北部。蘇聯亦有產。全年均可捕捉,獵得後將角從基部鋸下。一般以8~10月獵取者色澤最佳。

圖1 賽加羚羊

  整枝羚羊角呈長圓錐形,略彎曲;長15~40厘米,表面白色或黃白色,光潤如玉,有縱直細紋;除尖端部分外,有10~20個隆起的環脊;嫩枝透視有血絲或紫黑色斑紋。基部圓形,內有骨塞,名羚羊塞,其長度約占全角的1/2至1/3;骨塞堅硬,色澤稍暗,橫截面四周呈不規則鋸齒狀;除去骨塞後的部分,中空成筒狀,對光透視,上半段中央有一細孔道直通角尖,習稱通天眼,為外形主要鑒別特征(圖2)。質堅硬,氣無,味淡。鎊片名羚羊片,呈長方形薄片,多皺曲,色潔白光潤,略透明,質堅韌,不易拉斷。鎊片剩下的角尖名羚羊尖,一般認為功效最好。全角以質嫩、色白光潤、無裂紋,透視有血絲者為佳。

圖2 羚羊角藥材

  羚羊角為名貴藥材。近年來對同科動物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產青藏高原)及黃羊Procapra gutturosa(產北方草原地帶)的角進行瞭實驗研究,其成分、作用,與羚羊角基本相似,可作為羚羊角的代用品。

  性味和功能 本品味微咸,性寒,無毒。歸肝、心經。功能平肝熄風,清熱解毒,明目去翳。用於癲癇搐搦,熱病神昏痙厥,眩暈,頭痛,目赤,翳障等證。尤為治療肝風內動,搐搦、痙厥之要藥。

  成分和藥理 羚羊角含角蛋白、磷酸鈣、維生素A及不溶性無機鹽等。角蛋白經酸水解後測定,含異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絲氨酸、精氨酸、賴氨酸、組氨酸、甲硫氨酸、脯氨酸、蘇氨酸、谷氨酸及門冬氨酸等成分。

  藥理實驗證明,羚羊角有解熱、鎮靜、抗驚厥及降血壓等作用。

  應用 癲癇昏仆,痰涎抽搐者,可配天麻、鉤藤、膽星、貝母、菖蒲等豁痰開竅、熄風定癇。婦女妊娠子癇,由於肝腎陰虛,肝陽偏亢者,宜入幹地黃、當歸、白芍藥、桑寄生、牡蠣等滋陰養血潛陽藥中用之。溫病熱盛動風,神昏痙厥者,本品既能熄風鎮痙,又能清熱解毒,常與鮮生地、菊花、桑葉、鉤藤等同用;若神昏譫語狂躁者,可配清熱瀉火藥如石膏、知母之類。本品也可用於時行風熱外感,如成藥羚翹解毒丸,即在銀翹散基礎上加用本品,能增強清熱的作用。近年來臨床上用羚羊角水解註射液肌肉註射,治療流行性感冒、小兒肺炎及麻疹等高熱病證。肝陽上亢之眩暈、頭痛,本品常與石決明、鉤藤、菊花、白蒺藜等平肝潛陽藥同用;若肝經火盛,頭痛、目赤者,可配梔子、龍膽草、夏枯草等清肝瀉火之品;如屬肝腎陰虛有熱,視物模糊,或有內障者,則配補益肝腎藥如熟地黃、枸杞子、菊花、石斛、菟絲子等。此外,羚羊角又能治療因肝火沖逆、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可單用煎湯或磨汁沖服;也可與涼血、止血藥生地黃、丹皮、焦山梔、白茅根等同用。內服用量:鎊片1.5~3克,宜先煎兩小時以上;粉末0.3~1.0克;磨汁1.0~1.5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