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腹部脹大,皮色蒼黃,四肢不腫或微腫,脈絡暴露為特徵的病癥。多由酒食不節,情志不舒,勞欲過度,感染血吸蟲,以及黃疸,積聚失治等因素,導致肝、脾、腎三髒功能障礙,氣、血、水瘀積於腹內而成。鼓脹被歷代醫傢列為四大難證(風、勞、鼓、膈)之一,但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效果尚好,或能帶病延年。

  鼓脹名稱最早見於《內經》,後世在各傢方書中有許多不同名稱。如水蠱、蠱脹、膨脝、蜘蛛蠱、單腹蠱、單腹脹等。《內經》對鼓脹特徵的描述,也較為詳細::“鼓脹如何?……腹脹身皆大,大與膚脹等也。色蒼黃,腹筋起,此其候也。”(《靈樞·水脹》)清代喻嘉言明確指出鼓脹的病根和癥瘕、積塊的關系:“凡有癥瘕、積塊、痞塊,即是脹病之根。日積月累,腹大如萁,腹大如甕,是名單腹脹。”(《醫門法律》)此外,在《寓意草》中,指出臨床上面部出現蟹爪紋絡、紅點、紅紋等外部體征,和鼓脹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鼓脹作為癥狀可見於西醫的肝硬化腹水,也可見於結核性腹膜炎、腹腔內腫瘤等疾病。

  病因病機 鼓脹的病因主要是酒食不節,情志所傷,勞役過度,或感染血吸蟲,以及黃疸、積聚治療失當。病機主要為肝、脾、腎功能失調。喻嘉言概括為“脹病不外水裹、氣結、血瘀”(《醫門法律》)。由於肝氣鬱結,氣滯血瘀,遂致脈絡壅塞;脾臟功能受損,運化失職,以致水濕停聚;腎臟氣化功能受損,不能蒸化水液,而使水液停滯。此外,腎陰和腎陽又同時起到滋養肝木和溫養脾土的作用,腎虛陰陽不足,對肝脾兩臟的功能也要產生影響。故鼓脹特點是本虛標實,虛實交錯。

  辨治 鼓脹的分類方法有多種:根據病因的不同可分為谷脹、水脹、氣脹、血脹;著眼於鼓,可分為水鼓、血鼓、食鼓、蟲鼓;根據病變的性質,可分為熱脹和寒脹;虛脹和實脹。辯證時,應辨明鼓脹的虛實,以及氣結、血瘀、水裹的主次。實脹一般在半月至一月間不斷進展,多見於年輕少壯,形色紅黃,氣息粗長,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脈滑數有力。虛脹鼓脹遷延數月,多見於中年積勞,形容憔悴,聲音短促,小便清白,大便溏泄,脈弦浮微細。鼓脹初起以氣結為主者,按壓腹部,隨按隨起,如按氣囊;以血瘀為主者,腹上青筋暴露,面、預、胸部出現紅縷赤痕;以水裹為主者,腹部堅滿,搖動有水聲,按之如囊裹水。根據鼓脹的病程和正邪關系,分別采用理氣祛濕,健脾利水,行氣活血等法,必要時也可暫用峻劑逐水。病程日久或素體虛弱而出現脾腎陽虛或肝腎陰虛時,治宜健脾溫腎和滋養肝腎。由於鼓脹是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治療需註意攻補兼施,泄實不忘虛,補虛不忘實。審時度勢,或先補後攻,或朝攻暮補,相機修正治療方案。

  實脹 一般可分為氣滯濕阻、寒溫困脾、濕熱蘊結、肝脾血瘀等證型。①氣滯濕阻。證見腹脹按之不堅,脅下脹滿或疼痛,飲食減少,食後作脹,噯氣不適,小便短少,舌苔白膩,脈弦。治宜疏肝理氣、除濕散滿,方用柴胡疏肝湯合胃苓湯加減。②寒濕困脾。證見腹大脹滿,按之如囊裹水,甚則顏面微浮,下肢浮腫,脘腹痞脹,得熱稍舒,精神困倦,怯寒懶動,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膩,脈緩。治宜溫中健脾、行氣利水,方用實脾飲加減。③濕熱蘊結。證見腹大堅滿,脘腹撐急,煩熱口苦,渴不欲飲,小便赤澀,大便秘結或溏薄,或有面目皮膚皮黃,舌邊尖紅,苔黃膩或兼灰黑,脈弦數。治宜清熱利濕、攻下逐水,方用中滿分消丸合茵陳蒿湯加減,可暫用舟車丸,得泄即止。④肝脾血瘀。證見腹大堅滿,脈絡怒張,脅腹刺痛,面色黯黑,面頸胸臂有血痣,呈絲紋狀,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口渴,飲水不能下,大便色黑,舌質紫紅或有紫斑,脈細澀或芤。治宜活血化瘀、行氣利水,方用調營飲加減。

  虛脹 一般可分脾腎陽虛和肝腎陰虛。①脾腎陽虛。證見腹大脹滿不舒,入暮較甚,面色蒼黃或㿠白,脘悶納呆,神倦怯寒,肢冷或下肢浮腫,小便短少不利,舌質胖淡紫,脈沉弦無力。治宜溫補脾腎、化氣行水,方用附子理中湯合五苓散化裁。②肝腎陰虛。證見腹大脹滿,或見青筋暴露,面色晦滯,唇紫口燥,心煩失眠,齒鼻有時衄血,小便短少,舌質紅絳少津,脈弦細數。治宜滋養肝腎、涼血化瘀,方用六味地黃丸或一貫煎合膈下逐瘀湯加減。

  轉歸和預後 鼓脹系屬危重證,病因病機復雜,證候重疊交錯,辯證雖分六類,但臨床上往往實中夾虛,虛中夾實,虛實互見。故實脹因治療不當常可轉為虛脹。此外,鼓脹病程中會出現並發癥,特別是鼓脹後期,病勢惡化,可見各種血證及神志昏迷等危候。

  鼓脹預後,一般較為嚴重,得病後不易痊愈,但若治療得當,調攝有法,病情可得到緩解,帶病延年。若治療不當,調攝無方,病情繼續發展,後果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