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在絕經前後(約45~55歲)出現一系列癥候的總稱。又稱“經斷前後諸征”。主要有月經紊亂,頭暈耳鳴,陣發性轟熱汗出,煩躁易怒,失眠心悸,浮腫便溏,皮膚麻木或蟻行樣感覺,血壓波動,倦怠乏力等。這些癥狀,可持續一二年,甚至數年以上,輕者不需治療,癥狀明顯者,可予藥物和心理治療。

  婦女年近五旬時,腎氣漸衰,沖任虧虛,精血不足,臟腑失養,陰陽偏賤偏衰,而諸證蜂起。腎陰不足,不能上濟心火,導致心腎不交,則見失眠;不能涵養肝木,肝肝陽上亢,則煩躁頭暈。偏腎陽虛者,腎陽虛憊,命門火衰不能溫暖脾土,故浮腫乏力。此外,不少患者與因情懷抑鬱、肝氣不舒有關。

  本病常見以下證型:①肝腎陰虛。證見頭暈耳鳴,煩躁易怒,轟熱汗出,五心煩熱,心悸不安,腰膝酸軟,經來量多,或漏下淋漓,口幹便結,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滋腎柔肝、育陰潛陽,方用左歸飲加味。②心腎不交。證見頭暈耳鳴,心悸心慌,腰膝酸軟,失眠夢多,健忘,舌尖紅,脈細數。治宜滋陰降火、交通心腎,方用坎離既濟丸。③肝腎陰虛。證見面色晦黯,精神萎靡,形寒肢冷,腰酸如折,納少便溏,面浮肢腫,尿頻,帶多。治宜溫腎扶陽,方用右歸丸、四君子湯加減。④陰陽失調。兼轟熱汗出,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脈細弱。治宜平補陰陽,方用二仙湯加減。⑤心脾兩虛。證見頭暈心悸,失眠夢多,倦怠乏力,健忘,經量多或淋漓不斷,舌淡,脈細軟無力。治宜益氣健脾、養心安神,方用歸脾湯。

  針灸治療:主穴,大椎、關元、氣海、中脘、腎俞、合谷、足三裡、肝腎、心俞。配穴,印堂、風池。

  心理治療:婦女進入更年期,往往以為衰老降臨,容易意志消沉,對更年期的生理特點缺乏認識,因此對患者進行心理治療,使其正確認識更年期生理特點,對出現的癥狀,不須過分憂慮。此外,還可以配合氣功、太極拳等體育療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