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大革命時期,廣東省海豐、陸豐地區的農民運動,在中國共產黨人彭湃等領導下就有瞭很大的發展。1927年9月7日,東江地區共產黨組織根據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精神和為接應南昌起義軍南進東江,領導農民自衛軍及農民群眾舉行秋收起義,8日、16日先後佔領陸豐、海豐兩縣城。不久,國民黨軍進行反撲,農民起義武裝轉移到農村堅持鬥爭。10月上旬,南昌起義軍第24師餘部進入海豐縣境,編為工農革命軍第2師。10月30日,東江地區共產黨組織乘粵桂戰爭即將爆發之機,領導工農革命軍第第2師和海豐、陸豐地區農民自衛軍及農民群眾,再次舉行起義,占領瞭海豐、陸豐兩縣全境。11月中、下旬,在彭湃領導下,兩縣分別召開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瞭蘇維埃政府,創建瞭海陸豐革命根據地。1928年1月,由廣州起義軍一部改編的工農革命軍第4師進入海陸豐。2月下旬,國民黨軍以9個團的兵力從西、北、東三面進攻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工農革命軍第2、第4師在一個多月的作戰中受到嚴重損失,餘部於5月轉移到五華、豐順之間的蓮花地區,繼續堅持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