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共產黨建黨初期黨內的一個派別。俄文Бопьш-eвик的音譯,意為多數派。1903年7、8月舉行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期間,在制定黨章時,以В.И.列寧為首的馬克思主義者同Л.馬爾托夫等人發生激烈爭論。大會在選舉中央委員會和黨的機關報《火星報》編輯部成員時,擁護列寧的人得多數票,稱佈爾什維克,馬爾托夫等機會主義者得少數票,稱孟什維克(Мeньшeвик,俄文意為少數派)。1903年後兩派在組織問題上分歧加深。1905年革命時期,兩派提出兩種不不同的策略路線。1906~1907年該黨第四次、第五次代表大會上,兩派在土地綱領、對國傢杜馬的策略等問題上繼續爭論。1905年革命失敗後,大部分孟什維克變為主張取消革命、取消革命黨的取消派。佈爾什維克是堅持馬克思主義並把它同俄國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革命派。因而從1903年以來,佈爾什維克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稱號,佈爾什維克的理論和策略亦稱為佈爾什維主義。1912年1月該黨第六次全俄代表會議把堅持機會主義立場的孟什維克取消派清除出黨。從此,佈爾什維克成為獨立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黨的名稱仍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後面加括號標明“佈爾什維克”。1918年3月該黨第七次緊急代表大會決定改名為俄國共產黨(佈爾什維克),簡稱俄共(佈)。1925年12月該黨第十四次代表大會決定改名為蘇聯共產黨(佈爾什維克),簡稱聯共(佈)。1952年10月該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決定取消雙重名稱,改稱蘇聯共產黨。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後,各國共產黨都以俄共為榜樣,佈爾什維克又成為真正的共產黨人同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