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會,甘肅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第2條橫貫亞歐大陸鐵路上的重鎮,中國西北地方最大重工業城市,歷史名城。位於隴中黃土高原西北部,隴海鐵路西端終點,黃河流貫市區。轄5區及皋蘭、榆中、永登3縣。面積1.3086萬平方公裡,人口251.69萬;其中市區面積1632平方公裡,人口150.67萬。蘭州自古為西北地方軍事重鎮,古代“絲綢之路”的要衝,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漢昭帝始元六年(西元前81),在今蘭州舊城設立金城縣,故有“金城”之稱。西魏改名為子城縣。後由於黃河河蘭州段的北移,縣城遷至今蘭州城南鼓樓巷一帶。隋開皇八年(588)於子城縣設置“蘭州總管府”,蘭州由此得名。此後歷代王朝多在此設置蘭州。中唐至北宋300年間,黃河不斷北移,至宋元豐六年(1083)在蘭州西南黃河之畔建新城,因該城建於形如大龜的紅色砂巖上,故別稱“龜城”。清康熙五年(1666)蘭州始為甘肅省會。1941年設蘭州市。

蘭州市區

  市區位於東西長35公裡的黃河谷地中,南北介於皋蘭山和九州臺間,為寬2~8公裡的河谷多級階地和沖積平原,又稱蘭州盆地。盆地東西狹長,南北有高逾400米的黃土梁峁山地峙立,使蘭州市區呈狹長帶狀分佈於黃河谷地,主要交通線亦因之多呈東西向。蘭州盆地深居內陸,海拔近1500米。日照強,空氣幹燥,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均溫9.1℃,1月均溫-6.9℃,極端最低溫-21.7℃;7月均溫22.2℃,極端最高溫39.1℃。年降水量327毫米,屬溫帶夏短冬長半幹旱季風氣候。由於盆地環山,風速小,常年多逆溫現象,逆溫層厚達500米,冬強夏弱,逆溫層天氣以秋、冬二季最多,冬季全天有逆溫層的天氣占70~90%。市區西部黃河諸大峽谷中,已建成劉傢峽(見劉傢峽水電站)、鹽鍋峽及八盤峽3座水電站,且有西固熱電站與窯街、阿幹鎮等煤礦,動力資源較豐。

  蘭州為中國重要新興工業城市,重工業以石油、化工、機械制造、有色金屬冶煉為主,還有電力、采煤、建築材料、鋼鐵等部門。輕工業以棉、毛紡織、食品工業為主,其次有制革、造紙、醫藥等。蘭州市功能分區較為明顯:①城關區。以機械、輕工、電子工業為主,且為全省文教和交通中心。②七裡河區。位於黃河南岸,是以機械、輕工、車輛修造等為主的工業區和鐵路交通樞紐。南有阿幹鎮和鐵冶的侏羅紀煤礦,為蘭州最早開采的動力資源,有鐵路專線直達。③西固區。跨黃河南北兩岸,是石油、化工綜合基地。④安寧區。位於黃河北岸,以機械、精密儀表工業為主,是僅次於城關的文教區。⑤紅古區。位於黃河八盤峽以西湟水北岸,有鐵路專線直達市境最大產煤中心窯街煤礦、水泥廠及連城鋁廠。

  隴海、蘭新、包蘭、蘭青鐵路幹線和蘭新、西蘭、蘭銀、蘭青、甘川等主要公路幹線均於蘭州交匯。有80多條鐵路專用線通向大型廠礦、電站。隨歐亞大陸橋的建成,蘭州又修建瞭中國規模最大的伸長式鐵路樞紐,它東起蘭州東站,西迄蘭新鐵路的河口南站,正線通車裡程達60公裡。市區黃河上有8座鐵路、公路大橋,連同各支流洪溝共有大小橋梁78座,有“多橋城”之稱。民航已有18條航線,與中國各大城市相連。

蘭州黃河大橋

  蘭州近郊盛產優質蔬菜和瓜果。蘭州醉瓜、白蘭瓜、西瓜、冬果梨、百合、韭黃等弛名國內,被譽為“瓜果城”。“蘭州水煙”遠銷南洋各地。引大(通河)入秦(王川盆地)工程建成後,可灌溉農田5.73萬公頃。

  蘭州是中國科學文化中心之一。有中國科學院的冰川凍土、沙漠、地質、高原大氣物理、近代物理、化學物理等研究所及省屬研究單位與蘭州大學、西北師范大學等高等院校。城郊名勝古跡有黃河北岸的漢金城關與明長城遺址,九州臺及白塔公園;河南岸有秦長城、蘭州舊城遺址和五泉山公園。在皋蘭山山村公園與五泉山公園之間有長1258米的旅遊客運索道。

  市屬永登縣年產鮮玫瑰花約2000噸,年產精油約0.5噸,占中國產量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