М.А.巴枯寧

  俄國革命者,國際無政府主義運動活動傢和理論傢。1814年5月30日出生於俄國特維爾省諾沃托爾斯傑克縣一個貴族傢庭。1833年畢業於彼得堡炮兵學校,獲準尉軍銜,被派到立陶宛服役。1836~1840年在莫斯科研究哲學學,1838年發表《〈黑格爾中學講演錄〉譯者序言》,推崇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1840年秋僑居國外,開始從事政治活動。在德國、瑞士、比利時、法國接觸各種社會主義流派的代表人物,特別受到P.-J.蒲魯東和W.魏特林的思想影響。1842年發表《德國的反動》一文,宣傳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1847年11月,在巴黎紀念波蘭1830~1831年起義的集會上講演,支持波蘭人民反對沙皇統治的鬥爭,12月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

  巴枯寧積極參加歐洲1848年革命。法國二月革命爆發時,他正在佈魯塞爾,聞訊立即趕赴巴黎與法國勞動者並肩戰鬥。4月到柏林策劃武裝暴動。6月參加在佈拉格舉行的斯拉夫人代表大會,發表《新斯拉夫政策的基礎》一文,宣揚泛斯拉夫主義,鼓吹建立斯拉夫聯邦。正在這時,爆發佈拉格人民起義,巴枯寧積極投入戰鬥。1849年5月因參加並領導德累斯頓起義被捕。1851年被引渡給俄國沙皇政府。在彼得保羅要塞獄中,給沙皇尼古拉一世寫瞭長篇的《懺悔書》。1857年被判終身流放東西伯利亞。1861年6月從流放地逃走。經日本、美國到達英國。在倫敦參加А.И.赫爾岑《鐘聲報》的編輯工作和撰稿,反對沙皇政府的專制統治。繼續宣揚泛斯拉夫主義。1862年底,與俄國國內的革命組織“土地和自由社”取得並保持密切聯系,對革命的民粹派運動產生過很大影響。1864年11月在倫敦會見K.馬克思,加入第一國際。

  60年代中期開始,巴枯寧到意大利、瑞士和西班牙等國活動。1865年在佛羅倫薩建立秘密的無政府主義團體,在那不勒斯建立秘密組織國際兄弟會(國際革命協會)。1866年寫成《國際革命協會的原則和組織》,標志其無政府主義思想已逐漸形成。他認為,人類進化的目標在於完成人性,隻有當個人得到絕對自由時人性才能獲得最完滿的實現。包括無產階級專政在內的一切國傢都是同個人自由相對立的,因而是違反人性的。他把國傢看作是現代社會中萬惡之首,因為它保護財產繼承權,而這種繼承權正是私有制的基礎,是資本主義社會中不平等的根源。他反對各種形式的政治鬥爭,主張通過暴動和不間斷的破壞立即消滅國傢,然後建立一個自下而上的各自由公社的聯邦,聯邦中的所有個人和團體都是絕對自由的,不受任何權力的支配。他提出“集產主義”思想。認為在廢除私有財產以後社會的全部生產資料既不應屬於個人,也不應屬於整個聯邦,而是屬於各個工農業生產組合。

  1868年10月巴枯寧在瑞士建立國際社會主義民主同盟,同時參加第一國際日內瓦支部的活動。在1869年9月第一國際巴塞爾大會上,他要求把廢除財產繼承權問題列入議程,遭到馬克思主義者的反對和批判。1870年4月,制造國際羅曼語區聯合會的分裂。9月參加法國裡昂起義,失敗後逃到瑞士。1871年成立第一國際汝拉聯合會作為進行分裂活動的一個重要據點。1872年在第一國際海牙大會上,巴枯寧和J.吉約姆被開除出國際。海牙大會後,他糾集一些國傢的無政府主義者在瑞士聖伊爾耶舉行會議,成立無政府主義國際,自稱“國際工人協會”,與第一國際分庭抗禮。1873年,發表《國傢制度和無政府狀態》一書,集中表達瞭他的無政府主義思想。並宣揚來自東方的威脅與“黃禍論”。1876年7月1日病逝於伯爾尼。

  

參考書目

 李顯榮:《巴枯寧評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