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自博斯普魯斯海峽經巴格達至波斯灣的鐵路。19世紀80年代末,德國為爭霸世界,推行東進政策,把勢力伸入近東,力圖修建一條鐵路,使之與歐陸鐵路相聯接,成為一條自漢堡、柏林經君士坦丁堡和巴格達直抵波斯灣的大鐵路。這一鐵路不僅使德國勢力控制土耳其;而且嚴重威脅高加索、波斯等地區和英屬印度。因此,遭到俄、法尤其是英國的反對和阻撓。

  1888年,德國從土耳其取得建造由博斯普魯斯海峽至安卡拉鐵路的租讓權,並成立德國小亞細亞公司從事修修建。1889年公司根據德皇指示,於1893年1月又從土耳其取得延展鐵路至科尼亞的租讓權。英國強烈反對,德國即以反對英在埃及利益相威脅,英被迫讓步。1896年,鐵路建成。1903年德國又獲得從科尼亞向前延展經巴格達至波斯灣的修建鐵路租讓權。英、法對此強烈反對,經過復雜談判,英國仍堅決不同意以科威特為該線的終點。1914年6月15日英、德雙方草簽格雷-裡赫諾夫斯基協定,英國不再阻撓此路的修建,德國也承諾鐵路以巴士拉為終點,不再延伸到波斯灣。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未正式簽約。巴格達鐵路的全線工程拖到1934~1944年才由英、法、土三國分段建成,但此路已不再具有大戰前那樣的國際政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