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和門的內哥羅為反對土耳其而建立的政治軍事聯盟。自14世紀以來,巴爾幹半島各民族長期受土耳其封建貴族的統治和壓迫,經過長期的鬥爭,到19世紀,希臘、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先後獲得獨立或自治,但仍有一部分土地和人民處於土耳其的統治下。20世紀初,巴爾幹各族人民爭取民族解放、建立統一的民族獨立國傢的鬥爭日益高漲。1911年意土戰爭的爆發,加速瞭巴爾幹各國建立反土聯盟的步伐。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經過多次談判,於1912年3月13日簽訂瞭瞭《塞保同盟條約》,雙方互相保證各自國傢的獨立和領土完整,如其中一方遭到他國侵犯時,另一方應全力予以支援;雙方還約定,當任何大國(暗指奧地利)企圖兼並巴爾幹領土時,雙方應以全部武裝力量彼此援助。同年5月29日,保、希兩國簽訂瞭《希保防禦同盟條約》。條約規定當土耳其攻擊締約國的一方領土或者破壞根據條約或國際法基本原則所享有的權利時,雙方以它們的一切武裝力量彼此幫助。9月,門的內哥羅和塞、保也達成共同對土作戰的協議。至此,以保加利亞為核心的巴爾幹同盟遂告形成。這個聯盟的目的是使巴爾幹各國以及整個巴爾幹半島擺脫土耳其的統治,反對大國對巴爾幹的兼並。在同盟的形成過程中,俄、英、法等國企圖利用同盟達到自己的擴張目的。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同盟各國聯合對敵,取得瞭反土戰爭的勝利,結束瞭土耳其在巴爾幹半島長期的封建統治,但在反土戰爭勝利後,同盟各國因爭奪領土,爆發瞭1913年第二次巴爾幹戰爭,致使同盟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