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地區轄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南臨北部灣,西南與越南毗鄰。面積3391平方公裡,人口47.54萬,有壯、漢、京、瑤等民族。其中京族全部聚居於防城縣江平鄉。縣府駐防城鎮。防城原屬廣東省。1952年劃歸廣西。1955年複歸廣東省,同年防城縣分為防城、東興2縣。1958年東興縣改為東興各族自治縣。1959年防城、東興2縣合併,稱東興各族自治縣。1965年又劃歸廣西壯族自治區。1979年改現名。

  縣境山地丘丘陵起伏,海岸曲折多灣,河流獨流入海。因位於十萬大山東南,背山面海,氣候高溫多雨,年均降水量2761毫米,是中國大陸上降雨豐沛地區。全年無霜,適合橡膠、香茅、香蕉、菠蘿、荔枝、龍眼、木菠蘿、玉桂、八角等熱帶、亞熱帶作物和果木的生長。植被豐富,已建立中國第1個“金花茶保護區”,水產業以海水捕撈為主。此外還有珍珠養殖場。

  坐落於縣境南部防城河口漁島的防城港,是具有水深、避風、回淤少、終年不凍等特點的天然良港。建有7個萬噸級泊位和1個5000噸級泊位,並建有油碼頭等。隨南寧至防城鐵路的建成通車,防城港已成為廣西最大港口及中國西南地區最近出海口。

  19世紀末,防城人民同越南人民一起進行瞭多次反法鬥爭。孫中山於1907年9月1日在此舉行瞭防城起義。解放戰爭時期於此建立瞭十萬大山革命根據地。

  名勝古跡有唐咸通年間建的長約1.5公裡、溝通防城港和珍珠港的“天威遙”──潭蓬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