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侃

  近代文字學傢、訓詁學傢和音韻學傢。初名喬馨,字君梅,號量守廬居士。湖北蘄春人。1886年4月3日(清光緒十二年二月二十九)生於四川成都。幼從父受音韻學及訓詁學。十五歲中秀才,1903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學堂。1905年留學日本,,更名黃侃,字季剛。次年加入同盟會,因常為《民報》撰稿,與主筆章炳麟結為知交,並同時與劉師培交好。1910年秋,黃侃應湖北革命黨人函約,回國返鄉,於鄂皖間組織孝義會,宣傳革命。次年7月26日為漢口《大江報》撰時評《大亂者救中國之妙藥也》,震動一時。辛亥革命後,在上海主辦《民聲日報》,並勤治音韻學,綜合自顧炎武至章炳麟諸傢之說,定古聲十九類,古韻二十八部之目。1913年8月,因章炳麟遭袁世凱幽禁,黃侃自上海入京與章共度患難。後被軍警逐出。1915年秋,劉師培等人組織籌安會為袁世凱稱帝張目,黃侃不與合流。後在北京大學任教,並與劉同辦《國故》月刊。1919年9月,黃侃因不贊同五四新文化運動,離京南下,任武昌高等師范學校國文教授。1926~1927年,先後執教於北京師范大學和東北大學。1928年春,應南京中央大學之聘,為中文系講授《禮學略說》、《唐七言諸式》等課,同時兼任金陵大學國學研究班教授。1935年10月6日,在南京逝世。黃侃著述宏富,但多為未定稿。主要有:《文心雕龍札記》、《反切解釋》(上編)、《日知錄校記》、《春秋名字解詁》、《纗秋華室詩詞鈔》、《量守廬文錄論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