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第2大湖。古稱葉榆澤、昆彌川、昆明池、西洱海等。位於蒼山東側,因湖形南北狹長,形如人耳,風浪大如海而得名。為新生代斷層陷落湖泊。湖水清澈而深邃,當湖泊水位為1925米時,平均水深12~15米,最深處21.6米。南北長40.5公裡,東西最寬約9公裡,面積235平方公裡,總容量約30億立方米。註入洱海的河流,北有彌苴河、羅蒔江;南有波羅江;西有蒼山十八溪。由唯一出口西洱河經漾濞江匯入瀾滄江。洱海為灌溉、養魚、發電、防洪等提供瞭有利條件。洱海魚類較多,弓魚魚為其特產,有“魚魁”之稱,但現已瀕臨滅絕。出口西洱河天然落差大,坡陡流急,水量年中分配較山區性地表河流均勻,加之位置適中,開發梯級電站條件優越。20世紀70年代已修建瞭一、二級水電站,三級水電站完工後,所發電力除供大理州使用外,並可輸至滇中。洱海中有金梭、赤文和玉兒3島及青沙鼻、大鸛淜、鴛鴦、馬簾等洲。喜洲附近有巨大沙嘴,其上建有湖心亭。洱海波光粼粼,與其西側積雪的蒼山交相輝映,景色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