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加裡曼丹島北部汶萊一帶的古國。中國史籍稱其為勃泥、佛泥、婆羅。

  13世紀,渤泥共轄14州。首都居民達萬人。此時已進入奴隸社會,階級對立明顯。經濟以農業為主。盛產龍腦香。百姓“煮海為鹽、釀秫為酒”。14世紀,渤泥人民“崇奉佛像唯嚴”。中央政府設一大臣統管全國的財政、稅收。14世紀末,臣屬於麻喏巴歇。15世紀初又臣服於麻六甲王國。同時開始伊斯蘭化。不久,恢復獨立,建立蘇丹國。16世紀初,第五世蘇丹博爾基亞當政,國勢昌盛,,除加裡曼丹島大部地區外,菲律賓南部的一些島嶼亦屬渤泥。史傢稱這一時期為文萊歷史上的“黃金時代”。國內實行封建統治,蘇丹下設四位大臣和八位副大臣。蘇丹握有全國土地,並分封給各大臣,由他們出租給百姓耕種。16世紀末,因王室內訌國勢轉衰,西方殖民者乘機入侵。1888年淪為英國保護國。

  渤泥同中國往來密切。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和宋元豐五年(1082)兩次遣使訪華。明永樂三年(1405)渤泥國王麻那惹加攜傢眷、陪臣來華,永樂六年病死,明朝厚葬之於南京安德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