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第四大城,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共和國的首府和經濟、文化中心。人口44.7萬(1981)。城市群山環抱,米梁茨卡河橫貫全城,海拔630米,在國內大中城市中地勢最高。建於1263年。15~19世紀被奧斯曼帝國佔領,使老城區建築、文化帶有濃鬱的東方色彩。19世紀後半葉以來,尤其是解放後在郊區發展的新城,街道寬闊,房屋高大,風格與老城迥異。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在米梁茨卡河的拉丁橋上被塞爾維亞愛國青年普林齊甫刺死事,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導火線。為資紀念,後將拉丁橋改名為普林齊甫橋。解放後,城市發展迅速,金屬加工、動力設備、陶瓷、汽車、化學等重工業部門在國內地位較突出,舊市區仍以生產具有東方特色的手工藝品著名。文化事業發達,設有薩拉熱窩大學、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科學藝術館及多所博物館,城郊有帕萊、伊利紮等療養地。198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此舉行,有體育設施及第一流的旅館和廣播電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