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喇叭形海灣。西起澉浦—西三閘斷面,東至揚子角—鎮海角連線。灣口寬達100公裡,自口外向口內漸狹,到澉浦僅為20公裡。灣底形態自灣口至乍浦地勢平坦;從乍浦起,以0.1~2‰的坡度向西抬升,在錢塘江河口段形成巨大的沙坎。杭州灣北岸為長江三角洲南緣,沿岸深槽發育;南岸為甯紹平原,沿岸灘地寬廣。杭州灣的形成與長江三角洲的伸展和甯紹平原成陸密切相關。泥沙以海域來沙為主,其中長江來沙對杭州灣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物質以顆粒勻細的細粉沙為主,極為鬆散,抗沖能力小。冰冰後期海侵以來,長江三角洲的南沙嘴曾伸展到王盤山。公元3~4世紀後,由於長江流域山地大量開發,固體徑流增多,使三角洲迅速向東發展,灣口東移。灣口地形改變使外海潮流愈益受到約束,促進潮流強度增加,從而又引起灣內地形的改變。杭州灣中,漲潮主流多經王盤山北,北岸岸線緩慢後退;落潮主流一般經王盤山南,因流速沿程降低,南岸發生淤積。兩岸局部皆有海塘圍護。灣域潮汐能源甚豐。灣口王盤洋為舟山漁場的一部分,兩側海塗已逐步圍墾利用。航運條件較好,沿北岸深槽可通航萬噸海輪。孫中山曾擬在此建東方大港。乍浦陳山碼頭和杭州灣口南岸甬江口鎮海港可泊海輪。杭州灣畔海鹽縣建有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和建造的秦山核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