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山脈中科克沙勒嶺與哈爾克山的結合部位,是托木爾-汗騰格裏山匯地區的高峰之一,海拔6995米。位於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國界線上。東與天山山脈最高峰──托木爾峰(7435.3米)相鄰,西鄰吉爾吉斯斯坦境內伊塞克湖盆地,北鄰伊黎河谷地,南鄰塔裡木盆地北緣的阿克蘇綠州。汗騰格裏峰區出露為奧陶紀砂巖、礫巖、大理巖化灰巖及千枚巖化泥巖、炭質葉巖等,屬加裡東褶皺帶,在其南北兩側為華力西褶皺帶,依次向外為中、新生代褶皺,最後現代山體升起於第三紀末至第四紀初的喜馬拉雅運動動之後。汗騰格裡峰一帶地勢高峻,山嶺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6000米以上的高峰多達40座,山地大面積突出於雪線上,形成中國境內天山和整個天山山脈的最高部分。山體高大,面迎西風氣流,降水較豐富,在海拔3200米處年降水量500毫米,5000米以上地區年降水量達900毫米左右;海拔3200米以上地區年均溫為負值,為大規模冰川發育提供瞭極其優越的條件,故在托木爾-汗騰格裡山匯地區,形成天山山脈現代冰川作用的最大中心,中國境內天山山脈有現代冰川6896條,總面積為9548平方公裡,其中53%集中於此,以山匯為中心呈不對稱放射狀分佈。在托木爾峰與汗騰格裡峰之間,發育瞭最大冰川──南依諾爾切克冰川,長61公裡,下遊伸入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此外還有臺蘭峰東側的土蓋別裡齊冰川,長37.8公裡,西瓊臺蘭冰川長25公裡(雪線4200~4300米,冰川作用下限3084米)等。這些冰川以長大的樹枝狀山谷冰川最為發育,擁有多級支流和狹長的冰舌,冰面表磧密佈,熱喀斯特發育,形態上有其獨特之處,因此有“土耳其斯坦型”冰川之稱,中國則稱為“托木爾型”冰川。眾多冰川和大面積的積雪消融,是其南北坡阿克蘇河、木紮爾特河和特克斯河等的主要補給來源,並孕育著南北片片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