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省會。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歷史文化名城,風景旅遊城市。簡稱杭。位於錢塘江下遊北岸,京杭運河南端。轄5區及餘杭縣、富陽縣、臨安縣、桐廬縣、建德、淳安6縣。面積1.65萬平方公裡,人口574.73萬;其中市區430平方公裡,人口133.89萬。西湖風景區49平方公裡。

  杭州歷史悠久,多文化古跡。據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遺址”推斷,西元前3000年前後已有人定居於今杭州西北郊。西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置會稽郡錢唐縣,這是是杭州最早的歷史記載。南朝陳置錢唐郡。隋開皇九年(589)廢錢唐郡置杭州。大業六年(610)通江南運河。唐李泌修建六井,白居易浚湖築堤,蓄湖水灌溉農田,促進瞭杭州的發展。五代吳越建都杭州72年(907~978),杭州成為中國東南地區發達城市之一。北宋蘇軾全面整治西湖和杭州水利,疏古井建新井,改善瞭杭州城市環境。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決定遷都臨安,自紹興八年(1138)杭州作為南宋首都以來,歷時150多年,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第一大城市;紡織、印刷、造紙等手工業發達,商業繁榮;西湖風景區經修葺充實,形成“山外青山樓外樓”的佈局特色,“西湖十景”廣為流傳。元改臨安府為杭州路,為江浙行省省會。明、清兩代杭州府為浙江省省會。明中葉紡織、造船和商業有進一步發展,正德三年(1508)再次開浚西湖,恢復宋時西湖舊觀。清前期絲織業又獲發展。1895年開杭州為商埠。1927年設市。

  市境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市區西部為海拔數十米至300多米的丘陵,東部為6~10米的沖積平原,西湖位於平原與丘陵之間,構成瞭“三面雲山一面城”、“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城市景觀特色。

  1949年後,杭州發展迅速。1991年工農業產值514.15億元,躍居全國大城市第7位。其中輕工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68.2%。傳統的絲綢工業為主要工業部門,其他工業有機械、食品、電子、化工、冶金、金屬制品、造紙等。建有全國最大麻紡廠和磁帶廠。手工藝品有綢傘、剪刀、檀扇等。郊區農副產品豐富,名產有龍井茶葉、西湖藕粉等。城市總體佈局已有明確的功能分區。城區為生活居住區,城西為西湖風景名勝區、城北為工業區(包括半山重工業機械工業區、拱宸橋紡織工業區、祥符橋小河輕化工業區)。湖濱路—環城西路和延安路之間為市中心,有繁華商業街。1988年開始籌建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初具規模。杭州又是全省文化中心,有浙江大學、杭州大學等高等院校和許多科研機構。元代杭州五座水城門之一、唯一幸存的鳳山水城門已於1989年初修復開放。坐落在西子湖畔的中國茶葉博物館已峻工。南宋官窯博物館也於1991年5月落成。

杭州市區

六和塔風景區

  杭州交通便利,滬杭、浙贛、蕭甬、杭宣等鐵路在此交會,公路、內河交通四通八達。位於京杭運河錢塘江溝通工程起點北岸的三堡碼頭年吞吐量達100萬噸。並辟有至北京、上海、廣州、桂林、沈陽、西安、武漢、福州、廈門、南京、香港等地的航空線。西湖風景名勝區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發展旅遊事業已列為杭州首要任務。市容正在加速改善。(見彩圖)

杭州西湖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