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古城,麻六甲州首府。位於麻六甲海峽東岸南段、麻六甲河東西兩岸沖積平原上,海拔8米。年平均氣溫26.8℃,年降水量2106毫米。人口46.5萬(1982)。始建於15世紀初,曾為滿剌加王國都城,中世紀東南亞的國際貿易中心。歷經葡萄牙、荷蘭、英國佔領。由於麻六甲河口的淤塞和檳城、新加坡的興起,城市地位下降。腹地產橡膠、椰子、水果與稻米,郊區多魚塘,魚蝦加工品種繁多,遠銷檳城、吉隆玻和新加坡。另以工藝品著稱於國內外,與印尼有傳統的易貨貿易。20世紀紀70年代開辟亞逸克勞、丹戎吉靈等自由貿易區,發展勞動密集型工業,如電子器材等,丹戎吉靈興建熱電廠、油庫與深水碼頭。港口可泊1.5萬噸海輪,起卸大宗散裝貨,為橡膠出口和大米、白糖等雜貨的進口港。城市具有鮮明的歷史特色,古老建築物的磚墻呈赤紅色,中世紀修建的街道曲折狹隘,400米長的荷蘭街是華人住宅區,建築為中國古典式廳堂、庭院和園林,還有三保山、三保廟(青雲亭)和三保井都是與鄭和有關的古跡。葡萄牙後裔移殖村海濱巴絲芙蓉仍通用中世紀葡萄牙語。城西南、馬六甲河口附近的升旗山下有聖地亞哥城堡,城市東南有聖約翰古堡,城內馬六甲河畔的教堂鐘樓建於1753年。荷蘭式建築的馬六甲博物院具有150餘年的歷史。城北10公裡有海濱度假勝地。郊區亞沙漢山是馬來西亞最早的橡膠種植園誕生地,附近巴株美連南的魚類研究所在東南亞也頗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