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最大盆地,中國重要的能源基地。位於省境北部,呈北東─南西向展佈,長約200公裡,面積5100平方公裡。盆地海拔大都1000~1100米。盆地輪廓明顯地受構造控制,以斷層與采涼山、六棱山、恒山、洪濤山相接。東部被六棱山分隔,為桑乾河谷地和渾河谷地。盆地邊緣為沖溝分割的黃土臺地和緩坡黃土丘陵,多為結構疏鬆的沙質黃土,厚度不大。由盆地邊緣向中心依次為:沖溝分割的洪積臺地、洪積傾斜平原、湖積沖積平原、河谷沖積平原等地貌類型。局部低窪地帶有鹽鹼化現象。盆地基底底為前寒武紀變質巖系,唯朔縣以東是奧陶紀灰巖。基底地形起伏,在地表有明顯反映,如黃花梁隆起,將盆地分為南(山陰)北(大同)兩部分。盆地內松散層以上新統最早,可見盆地形成在老第三紀以後。第四系地層最大沉積厚度約700米,北部有間歇性火山噴發活動及玄武巖流形成的臺地和壟崗,當河流切過玄武巖蓋時,形成罕見的平原峽谷地貌。盆地表面已受流水切割,桑幹河及其支流恢河、渾河、黃水河、禦河等流於其間。盆地處於東南季風的尾閭,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年均溫7℃左右,屬溫帶半幹旱地區幹草原栗鈣土地帶,生長最盛的是長芒草。盆地內大同市為著名“煤海”,京包和同蒲鐵路的樞紐,建材工業也居全省首位。朔縣為新興工礦區。